日本第一部近代小說理論著作。1885年出版,由近代文學啟蒙傢、小說傢、戲劇傢坪內逍遙所撰。全書分上下2卷,設11個標題,從文學的本質、小說的歷史,同傳統遊戲文學的差異,直到小說功用、文體、情節安排、人物設置、敘述技巧等方面,系統論述小說的創作。書前有一緒論,開明宗義地反對文學的功利主義,力矯勸善懲惡的舊文學觀,宣導文學改良。闡明小說的本質“乃是一門藝術”,其“目的在於人生批判”;小說傢的使命是描寫“人情,世態風俗次之”,把文學從教化的工具中解放出來,賦予獨獨立的價值與品格。同時主張小說應“力求逼真”、“客觀如實”。這一主張對確立日本現代寫實精神,推動寫實主義文學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不過,這一理論尚未達到概括現實本質的典型化高度,強調文學獨立性的同時,也排斥瞭文學與社會、主體與現實的關系,為日後自然主義文學的產生埋下伏筆。盡管如此,《小說神髓》的問世開創瞭日本近代文學的新紀元,文學史上譽為“破曉的晨鐘”。已有中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