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文學期刊。1910年創刊於上海,商務印書館主辦印行。

《小說月報》創刊號封面

  《小說月報》創辦之初,先後由王蘊章(蓴農)和惲樹玨((鐵樵)編輯,是鴛鴦蝴蝶派文人的重要陣地,登載言情和即興小說、舊體詩詞、改良新劇及用文言翻譯的西洋小說和劇本等。在五四新文學運動的沖擊下,1921年該刊從第12卷第1號起由沈雁冰主編,全面革新內容,成為文學研究會的機關刊物。1932年一·二八淞滬會戰時停刊。先後共出22卷,計262期(包括增刊4期)。

  改革後的《小說月報》所刊載的主要內容有:①理論。多出自沈雁冰之手,如《新文學研究者的責任與努力》、《自然主義與中國現代小說》等,反映瞭作者當時倡導的現實主義文學思想,並代表瞭文學研究會的文藝理論主張。②創作。以小說為主,兼及詩歌、戲劇、散文。刊載瞭魯迅、葉紹鈞、冰心、王統照、許地山、朱自清、廬隱、王任叔、老舍、茅盾(沈雁冰)、丁玲、巴金等人的作品。③翻譯。從第12卷起至終刊共譯介39個國傢300餘位作傢的800餘篇作品。還推出《被損害民族的文學號》、《泰戈爾號》、《安徒生號》、《非戰文學號》、《現代世界文學號》等專刊號和《俄國文學研究》、《法國文學研究》等增刊號。④整理中國古代文學。1923年鄭振鐸任主編後,增辟瞭“整理國故與新文學運動”欄。1927年又編印第17卷增刊號《中國文學研究》上、下冊。

  鄭振鐸、葉紹鈞(聖陶)、徐調孚也在不同時期擔任過《小說月報》的編輯工作。《小說月報》記錄瞭“五四”一代作傢和學人艱辛跋涉的足跡,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