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工用小麥屬(Triticum)和黑麥屬(Secale)物種經屬間有性雜交和雜種染色體加倍而成的新物種。1935年起國際通用的英文名稱是由小麥屬名的字頭和黑麥屬名的字尾組合而成。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育成的八倍體小黑麥,表現出小麥的豐產性和優良品質,又保持瞭黑麥抗逆性強和賴氨酸含量高的特點,能適應不不同的氣候和環境條件,是一種有前途的糧食、飼料兼用作物。

  小麥與黑麥綜合而成的小黑麥,有四倍體(AARR)、六倍體(AABBRR)、八倍體(AABBDDRR)三種類型。須根系和分蘗節、株形均較小麥發達,葉片較小麥長而厚,葉色較深,被茸毛,葉鞘有蠟粉層。穗大粒多,每一小穗有3~7朵小花,一般基部2朵小花結實,芒較小麥長。果皮和種皮較厚,因而休眠期也長於小麥,不易在穗上發芽。耐寒性較強,在海拔2 400米的中國西南高寒地區能安全越冬。耐瘠、耐旱、耐幹熱風和耐陰力強,在氣候條件多變、水肥條件較差的高寒地區,能顯示其穩產優勢,產量可高於小麥。抗病性也較小麥強,中國育成的小黑麥2號、3號、73號等對白粉病免疫。但因植株高,在水、肥條件好的平原地區易倒伏;還存在成熟晚和難脫粒的缺點。

  八倍體小黑麥主要分佈在中國西南、西北高寒瘠薄山區。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肥沃的為宜。適當加深耕作層和施足基肥,常是豐產的關鍵。為防止倒伏,須合理密植和在拔節期間合理運用肥水。

  八倍體小黑麥子粒蛋白質含量平均為16%,賴氨酸含量平均為全蛋白質的3%~4%,都高於小麥。發酵烘烤性能和用以加工制成的面包、饅頭等品質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