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官方語言,也是印度憲法承認的語言之一。屬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印度(又稱印度–雅利安)語支。分佈於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等國。由於烏爾都語與印地語十分相近,許多學者視它們為同一種語言,因此使用人口的統計極為歧異,從4 000萬~1億多不等。

  8世紀,穆斯林侵入南亞次大陸,帶來瞭阿拉伯語、波斯語和土耳其語。這些語言和北印度的民間俗語蕭爾斯尼語相結合,形成瞭早期期的烏爾都語。11世紀穆斯林建都德裡時,近代烏爾都語已基本形成。

  烏爾都語有元音12個,輔音42個。語法和印地語的語法基本相同。名詞和一部分形容詞有性、數、形式的區別,代詞也有數和某些形式的區別。形式分直接形式與間接形式,間接形式與後置詞連用。動詞有時、式、態的變化。基本語序為主–賓–動型。烏爾都語從北印度的地方話以及阿拉伯語、波斯語和土耳其語中吸收瞭大量詞語,並吸收瞭波斯語的大量成語和構詞手段。英國統治印度時期,烏爾都語又大量吸收瞭英國詞語。烏爾都語和印地語各自的文學語言有較大差異,但它們有共同的口語,稱作印度斯坦語。其特點是,既不用很多的波斯和阿拉伯詞語,也不用很多的梵語詞語。在爭取印度獨立時期,M.K.甘地曾提倡以印度斯坦語為全國的通用語言。1947年印巴分治後,印度斯坦語沒有得到推廣,印地語和烏爾都語的距離逐漸擴大。烏爾都語是一種有文學傳統的語言。直到今天,有教養的穆斯林仍然以能用烏爾都語寫詩為時尚。烏爾都文字是在波斯–阿拉伯字母的基礎上加以改變而制定的,自右向左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