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位於遼寧省海城市小孤山仙人洞。1981、1983年發掘。年代約距今4萬~2萬年。200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出土古人類牙齒化石和股骨斷片。有石製品上萬件。石器加工主要採用錘擊法,兼有進步的指墊法。石器種類有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石球和石鑽等。其中鑽具數量多,多為製造骨製品的工具。石器以小型為主,刮削器形式多樣,與華北常見的舊石器文化傳統相一致。骨製品包括魚叉、標槍頭、骨針(見圖圖),以及裝飾品穿孔獸牙等。其中魚叉和標槍頭在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中常可見到,在中國舊石器遺址中為首次發現。骨針采用瞭鋸切、刮磨和鉆孔等綜合加工技術,較山頂洞人的骨針為精致。還發現用火遺跡,表明此洞穴是當時人們的住所。有哺乳動物化石38種,為華北和東北更新世晚期常見的種類。既有適應寒冷環境的披毛犀和猛獁象,也有適宜溫暖環境的梅花鹿、中華貉和水牛等,反映出人類在小孤山生活的時期,這一帶有大片森林和草地,氣候冷暖相間。

骨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