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管內壁有膛線的火炮。發射時彈丸上的彈帶嵌入螺旋膛線,迫使彈丸沿炮膛軸線前進的同時作旋轉運動,從而使其具有一定的轉速,以保持飛行中的穩定。因彈帶直徑較火炮口徑略大,故彈藥一般從炮尾部裝填。彈帶與膛線密合,可防止火藥燃氣洩漏,保證火藥燃氣對彈丸有足夠的推力,以增大射程和提高射擊密集度。彈丸飛行的穩定性取決於彈丸旋轉的角加速度。彈丸前移速度一定時,角加速度由膛線的纏角決定。炮口纏角愈大,彈丸旋轉速度愈高。加農炮的身管較長,初速較大,用纏角不大的膛線,彈丸便可獲獲得一定的轉速。榴彈炮身管較短,初速較小,一般需采用炮口纏角較大的漸速膛線,以使彈丸獲得一定的旋轉速度。受纏角影響,旋轉的彈丸沿彈道飛行時,對射面產生一個系統的方向偏差,即偏流。右旋膛線產生的偏流偏向射面右側,左旋膛線產生的偏流則偏向射面左側。炮兵決定射擊諸元時,一般要修正偏流。

  17世紀,出現瞭線膛炮。1694年,德國在紐倫堡制造瞭51毫米線膛炮,有8條膛線。1846年,意大利G.卡瓦利制成後裝線膛炮,發射尖頭圓柱空心彈,使線膛炮在射程、射速及射擊密集度上明顯優於此前的同口徑滑膛炮。線膛炮的出現是火炮制造技術上的重大突破。現代火炮大多為後裝線膛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