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表現技法的一種。其一指完全以線造型的方法(見白描),其二為運用這種方法創作的畫作。

  線描作為一種方法,濫觴於史前時期的原始巖畫、壁畫及彩陶繪畫創作。在先秦及秦漢時代,繪畫以線條勾勒,已成為基本造型方法。但線描作為一種法式則出現於三國兩晉以後,而其標誌是曹不興、顧愷之等人創立描法,將繪畫造型中的線條加以規範,使其成為真正的繪畫技法。其後,唐初吳道子將描法進一步發展,其所創的蘭葉描拓展瞭描法的形態。至明代,鄒德中《繪事事指蒙》將描法加以總結,稱“古今描法一十八等”,對曹不興、顧愷之以來的描法以形象的歸納並命名,對以後描法的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隨著繪畫的發展,描法也處在不斷創造和發展之中。

  線描既作為中國畫的一個種類,又用來繪制粉本和草圖,但由於描法的確立,線本身已成為審美對象,使得純粹的線描作品也獲得欣賞價值。由於對描法的重視,魏晉南北朝時期,線描頗為盛行,被稱為“白畫”。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記載很多兩晉及南北朝時期的“白畫”作品。唐宋以後,許多畫傢專擅線描,如宋代李公麟、元代張渥等都取得瞭突出成就。另外,魏晉南北朝及唐宋等時代的磚石刻線畫,起初都以線描為底本而制作,因此也可以看作另一種線描作品。明清以來,線描進一步發展,直至20世紀,線描創作更加豐富多樣,並已擴展到年畫、連環畫等繪畫領域,拓寬瞭其他畫科的形式技法。在美術教育中,線描被看作中國畫的造型基礎方法而受到重視。

李公麟的《五馬圖》(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