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有關複雜資訊回饋系統動態趨勢的學科。系統動力學以控制論、控制工程、系統工程、資訊處理和電腦仿真技術為基礎研究複雜系統隨時間推移而產生的行為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工業化的進展,城市人口、就業、環境污染和資源等各種社會問題日趨嚴重,迫切需要用新的方法對這些問題進行綜合研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J.W.福裡斯特於1957年提出這一方法,原名工業動力學。後來研研究對象從工程系統發展到社會系統,但各個領域的研究方法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故於1972年定名為系統動力學。

  系統動力學研究的對象是復雜的系統。除瞭一般大系統所具有的系統結構復雜、影響因素眾多、系統行為有時滯現象和系統內部諸參數隨時間而變化等特征外,系統動力學認為復雜系統還有一些其他特征:①系統都是高階數、多回路、非線性的信息反饋系統。②系統的行為具有“反直觀”性,即其行為方式往往恰好與多數人們所預期的結果相反。③系統內部諸反饋回路中存在一些主要回路,這些主要回路及其相互間的作用決定瞭系統的動態行為。這些主要回路可能因系統的作用而更迭。④系統的非線性經過多次反饋以後,使系統對外部擾動反應遲鈍,對系統參數變化不敏感。

  系統動力學有一套獨特的解決復雜系統問題的工具和技巧,如雙向因果環、反饋、流位和速率等概念。運用這些概念建立系統動力學模型,最後用仿真語言描述為計算機仿真程序模型,並借助計算機仿真技術來研究和分析復雜系統內部結構與外部動態行為的關系,為系統決策者提供決策所需要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