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清洗物體表面污垢的化合物。洗滌劑包括天然和合成兩大類,按用途又分傢用和工業用兩大類。通常由表面活性劑和輔助組分如助洗劑、添加劑等組成,適用於個人清潔護理、傢庭清潔、公共設施和工業清洗。清洗過程以水為介質,涉及吸附、潤濕、滲透、乳化、分散、泡沫、增溶等物理和化學作用。洗滌劑包括合成洗滌劑、肥皂、表面活性劑等。洗滌劑工業還包括主要原材料、助劑、輔助材料以及肥皂的相關產品,如烷基苯、脂肪醇、三聚磷酸鈉、4A沸石、芒硝、抗再沉積劑、酶製劑、增白劑等以及油脂、脂脂肪酸、硬化油、甘油等的生產。

  洗滌劑的發展歷史是從肥皂開始的。中國用草木灰堿或利用皂莢中皂苷來洗滌衣服已有約2 000年歷史。肥皂是天然洗滌劑中大規模生產的品種,它在軟水中有很好的去污能力,但在硬水中洗滌效果很差,在酸性介質中就完全失去洗滌能力。肥皂的上述缺點,再加上作為原料用的動植物油脂的資源有限,促進瞭合成洗滌劑的發展。20世紀初,中國已開始生產肥皂。1958年建立合成洗滌劑工廠。1978年後逐步建立脫氫法直鏈烷基苯技術裝置和三氧化硫磺化裝置,完成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生物降解性的轉變。1983年以黃磷法大規模生產洗滌劑助洗劑三聚磷酸鈉,逐步完善洗滌劑工業。近年來,由於洗滌劑廢水排入河流湖泊,造成水質過營養化,又發展瞭以4A沸石為代表的代磷助洗劑。以後,隨著乙氧基化環路反應器的引進,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兩性表面活性劑逐步發展,形成表面活性劑工業,組成較完整的洗滌用品工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