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史學傢。生於山西垣曲,卒於北京。1951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天文系,以後在中國科學院編譯局(1951~1956)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1957~ )工作。先後任該所研究員(1981~ )、所長(1983~1988),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長(1994~2004)。1983年當選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通訊院士,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當選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

  席澤宗從中、日、朝三國的歷史文獻中證認出90個新星記錄,其中有12個可能屬於超新星,並討論瞭這12個超新星和當今觀測到的超新星遺跡以及射電源對應關系。他的《古新星新表》(1955)和他與薄樹人合著的《中、朝、日三國古代的新星紀錄及其在射電天文學中的意義》(1965)有英、俄文等多種譯本,在國際上被大量引用。他對敦煌卷子中的星圖(1966)和馬王堆出土的天文資料(1978)作瞭系統的研究;論證瞭戰國時期的甘德以目視觀測到木衛三的可能性(1981);對中國古代科學思想特別是天文學思想有深入的研究。作為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首席科學傢之一,他為該年代學研究項目(1996~2002)的完成作出瞭貢獻。其代表作為《古新星新表與科學史探索——席澤宗院士自選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