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敵不意或不備突然實施攻擊的作戰。進攻作戰的基本戰法之一。目的是打敵措手不及,快速殲敵,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按敵情態勢分為對駐紮之敵的襲擊戰和對運動之敵的襲擊戰。襲擊戰的樣式包括伏擊、急襲、奔襲、破襲和襲擾等。

  簡史 西元前14世紀的卡迭石之戰中,赫梯國王穆瓦塔利斯曾運用伏擊和奇襲與埃及法老軍隊作戰。中國春秋時期,燕軍抗擊鄭軍的北制之戰和鄭抗北戎之戰戰,是中國歷史上較早的襲擊戰。前5世紀在薩拉米斯海戰中,希臘艦隊對波斯艦隊實施瞭海上襲擊戰。中國漢武帝時期,出現瞭騎兵大規模機動作戰的遠程奔襲。明永樂年間(1410~1424),在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中,使用瞭裝備火槍火炮的“神機營”,出現瞭火力襲擊。20世紀以後,隨著飛機、導彈等高技術武器的出現和戰役、戰鬥規模的擴大,諸軍種、兵種協同的襲擊戰被廣泛采用,火力襲擊的地位、作用進一步提高。

上甘嶺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派出小分隊襲擊敵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長期革命戰爭中,廣泛運用和發展瞭襲擊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運用奇襲戰法殲滅駐止而陣地尚不鞏固之敵,運用伏擊或急襲戰法殲滅運動之敵。抗日戰爭時期,對運動之敵的伏擊,通常要求充分準備,不失時機,選擇良好陣地和好打之敵。平型關戰鬥就是八路軍運用伏擊重創日軍的成功戰例。對敵交通線及其據守“點線”之敵的破襲,通常是以部分主力部隊為骨幹,充分發揮地方部隊和人民群眾的作用,采取破壞與襲擊相結合的方法實施。解放戰爭時期,由過去分散的、小規模的襲擊戰,發展為集中的、較大規模的襲擊戰,同時成功地進行瞭大兵團的破襲。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進一步發展瞭對敵縱深目標的襲擊戰法。

  特點要求 襲擊戰具有手段多樣、行動快速、主動靈活、隱蔽突然等特點。基本要求是:①秘密而周詳的準備。嚴密組織偵察,正確選擇襲擊目標和確定殲敵地區。②積極創造和捕捉戰機。以各種欺騙措施調動敵人,造成並利用敵人的錯覺和不意,乘敵不備,果斷實施。③快速機動,突然攻擊。利用有利條件,迅速、隱蔽地接敵,突然發起攻擊,速戰速決速撤。

  現代條件下的運用 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襲擊戰,註重采取各種偵察手段,特別是技術偵察手段,查明敵情、地形等情況。襲擊目標,力求選擇突出孤立之敵、立足未穩之敵或敵薄弱且要害的目標。襲擊方式,對孤軍深入、突出冒進之敵實施伏擊或急襲;對臨時駐止、分散、守備薄弱和縱深之敵實施奇襲奔襲;對交通線、機場、港口、重要技術兵器陣地、指揮通信系統和後方補給系統等目標實施破襲。兵力部署,通常根據目標情況,將具有較強機動、突擊能力的部隊區分為若幹襲擊分隊。組織保障,采用多種欺騙和偽裝措施,切實隱蔽戰鬥企圖。接敵時,通常利用夜暗、有利地形、水文和氣象條件秘密迅速地實施;嚴格控制輻射特征明顯的偵察、觀察和通信等器材的使用;靈活處置各種情況,保證部隊迅速到達作戰地區。對駐止或立足未穩之敵襲擊時,以突然的火力摧毀敵指揮通信系統和火力系統。對敵縱深內重要目標襲擊時,迅速而隱蔽地接近預定目標,以多點同時襲擊或者逐點襲擊的方法實施。對運動之敵伏擊時,靈活采用預置伏擊和機動伏擊的方法,正確確定伏擊部署,待敵進入殲擊地區,以火力急襲和快速設障打亂敵隊形,制止其機動,主力部隊向敵翼側實施攻擊,在堵擊部隊、尾擊部隊配合下,將敵切成數段,分割圍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