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學者。生於肯特郡彭斯赫斯特的貴族傢庭,卒於荷蘭阿納姆。父親亨利·錫德尼爵士,曾三度擔任愛爾蘭總督。母親瑪麗·達德利,是諾森伯蘭公爵的女兒。10歲時入希魯茲伯裏學校,後在牛津大學肄業。曾去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旅行。回國後,在伊莉莎白女王的宮廷任朝臣,偶爾出國執行外交談判任務。他是新教徒,主張在英國領導下各新教國傢聯合對抗羅馬天主教教皇和西班牙國王。由於他反對伊莉莎白女王和安茹公爵結婚,觸怒女王,不得不退隱鄉間妹妹瑪麗(彭佈羅克伯爵夫人)的傢裏。在在妹妹的請求下,他寫瞭一部牧歌傳奇《阿卡迪亞》。這是英國文學中早期的一部最重要的散文體小說,情節非常復雜、離奇,主要描寫愛情,歌頌貴族階級崇高的騎士道德,同時也發表他治理國傢的見解。這部傳奇中穿插瞭許多首抒情短詩和牧歌,最著名的是《牧人們的神靈》。傳奇行文優美,富於生動、形象的比喻,很有詩意。他的重要文學批評論文《為詩一辯》,寫於1580~1583年之間,1595年出版。當時英國有一個名叫S.高森的清教徒作傢,寫瞭一本小冊子,題為《騙人學校》,攻擊詩人、演員和劇作傢欺騙群眾,敗壞道德。他把這本小冊子獻給錫德尼。錫德尼寫《為詩一辯》予以駁斥。《為詩一辯》在西方文學批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錫德尼還寫過十四行詩和抒情詩,其中隻有兩首在他生前發表。他的十四行詩形成瞭十四行組詩,共108首,總標題是《愛星者和星星》,寫於1580~1584年之間,1591年出版。這是伊麗莎白時代英國最早的一部十四行組詩,可以說錫德尼開英國十四行組詩的先河。E.斯賓塞的88首十四行組詩《愛情小詩》(1595)以及W.莎士比亞的154首十四行組詩,都是在錫德尼的影響下寫成的。錫德尼的愛情十四行詩雖繼承意大利詩人F.彼特拉克的傳統,但作瞭重要的革新,即不用傳統的詩歌語言,而代之以真誠的淳樸的語言。他用口語對話體來表達愛情,往往有一種清新有力的戲劇效果。在錫德尼以前,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人T.華埃特爵士開創瞭口語體的英國詩歌。錫德尼繼承、發展瞭這一傳統,而在莎士比亞的戲劇詩行裡則得到最為充分的發展。到瞭玄學派詩人手裡,尤其是在J.多恩的抒情詩裡,達到瞭登峰造極的地步。1582年,伊麗莎白女王封錫德尼為爵士。1585年,又委任他為荷蘭海岸行省弗拉辛的總督。錫德尼逝世後,斯賓塞於1587年寫瞭一首挽詩《愛星者》(1595)以示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