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遼寧、黑龍江、吉林、新疆、內蒙古等省區。人口188 824人(2000)。東北地區錫伯族人已通用漢語文。新疆的錫伯族人使用錫伯語,屬阿勒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用錫伯文。錫伯族的歷史與遷徙緊密相連。初居於大興安嶺,後遷至嫩江中下遊地區,至17世紀為滿洲統治者征服,全部編入滿洲八旗。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調錫伯族官兵偕親眷共3 000餘人遠戍新疆,在伊黎河南屯防。從此,錫伯人分居東北、西北兩地。“錫伯”是自稱,認同自己是古代代鮮卑人的後裔。原以漁獵為主,南遷後漸轉向農業,及至西移新疆,為屯墾戍邊作出瞭貢獻。由於歷史原因,東北錫伯族習俗已與滿族、漢族基本相同;新疆錫伯族人尚保持本民族的許多特點。男子喜穿藍、青、棕等色的左右開衩的長袍及短襖,坎肩,長褲。女子多穿滾邊佈旗袍,紮褲腳,穿繡花鞋。飲食以面食為主,常吃“發面餅”,喜飲茶和奶。住房為土木結構平房,多向南,有庭院。傢庭為一夫一妻制。普遍行土葬。主要節日有農歷四月十八西遷節、正月十六抹黑節。多信薩滿教,相信萬物有靈,崇拜祖先。1954年,在新疆成立瞭察佈查爾錫伯自治縣,並先後建立瞭6個民族鄉。

錫伯族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