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僧目犀鳥科(Bucerotidae)鳥類的統稱。犀鳥是善於攀緣的並趾型鳥,其外趾和中趾基部有2/3互相併合,中趾與內趾基部也有些併合;嘴形粗厚而直,嘴上通常具盔突。世界有9屬57種。廣泛分佈於非洲中南部、印度、中南半島、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島,為典型的熱帶森林鳥類。中國有4屬5種:冠斑犀鳥白喉犀鳥棕頸犀鳥花冠皺盔犀鳥雙角犀鳥(圖1、2、3),僅見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地區和廣西西南部。

圖1 棕頸犀鳥

圖2 花冠皺盔犀鳥

  犀鳥每年入春後約5~6月由群居轉為成對,選擇高大樹幹距地約在15~35米處的天然腐朽或白蟻侵咬的洞穴為巢。繁殖習性很特殊,雌鳥選好巢址後,在洞底鋪一層碎木屑,就在洞內產1~4枚純白色的卵。產卵後蹲在巢內不再外出,將自己的排泄物混著種子、朽木等堆在洞口。雄鳥則從巢外頻頻送來濕泥、果實殘渣,幫助雌鳥將樹洞封住。封樹洞的物質滲有雌鳥黏性胃液,因而非常牢固。最後在洞口留下一個垂直的裂隙,供雌鳥伸出嘴尖接近雄鳥的喂食。雌鳥幽囚洞中達數月之久,直到雛鳥快出飛時才破洞而出。在此期間,全靠雄鳥喂食。雄鳥能將胃壁的最內層脫落吐出,呈一薄膜狀,用以儲存果實,以供雌鳥和雛鳥食用。雌鳥出洞時已全身換上新羽,立即負責喂雛。雌鳥在封閉的洞穴內,還不時地清掃糞便等污物,直接用嘴拋出洞外,排便時,將肛門對著洞口直接噴射出,這種奇特的生活方式是防衛猴、蛇等天敵的傷害以及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的適應。

圖3 雙角犀鳥

  犀鳥為珍禽,可供觀賞。在東南亞一帶被人們視為吉祥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