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曲傢。生於東京,卒於東京。從師清瀨保二(1900~1981)學習音樂。1950年因發表鋼琴曲《緩板兩首》而受到關註。1951年與作曲傢湯淺讓二和鋼琴傢圜田高弘等組成藝術傢社團“實驗工房”。1955年創作瞭具體音樂風格的作品引起國際樂壇註目。1957年,武滿徹接受東京交響樂團的委約創作《弦樂追思曲》。1959年加入日本20世紀音樂研究所。1964年,管弦樂曲《織體》獲國際現代代作曲傢會議1965年度最優秀獎。60年代的代表作還有為17件弦樂器而作的《地平線上的多裡亞》(1966)、鋼琴和樂隊《星群》(1968)以及電影音樂《紀川》(1966,獲每日電影音樂獎)、《心中天網島》(1969,獲每日電影音樂獎)。從60年代後半期到70年代,武滿徹創作瞭許多供日本樂器演奏的樂曲。如為琵琶和尺八而作的《蝕》(1966)、為琵琶、尺八與樂隊而作的《十一月的階梯》(1967)、為3把琵琶創作的《旅途》(1973)、為琵琶和尺八與管弦樂隊而作的《秋》(1973)、為雙簧管與笙而作的《距離》(1972)等。70年代的主要作品還有管弦樂曲《鳥兒飛落到星狀的院庭》(1977)等9首和雅樂曲《秋庭樂·一具》(1973~1979)及其他室內樂作品。1981年他寫瞭弦樂四重奏《僅有的路》。近20年來在電影音樂創作上也頗有成績。其創作個性鮮明,音樂語言新穎獨特。他在日本傳統的音調基礎上,成功地運用瞭西方現代音樂的創作技法,使他的作品既有時代的新鮮感,又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除作曲外,他還積極從事音樂文化交流活動,1976年曾訪問中國。他的著述有《武滿徹═1930……00》、《音、沉默及其評價》、《樹木之鏡,草原之鏡》以及《於一音中聽世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