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代官方校刊頒行的兵法叢書和軍事教科書。元豐三年(1080)四月,宋神宗詔命國子監司業朱服等人“校定《孫子》、《吳子》、《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靖問對》等書,鏤版行之”(《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三)。校訂後的7部兵書共25卷,於元豐年間(1078~1085)刊行,統稱《武經七書》。《武經七書》問世之後,註傢蜂起。宋朝施子美《施氏七書講義》是現存最早的註本,對明清註傢起到瞭發凡啟例的作用。明代有代表性的註本有劉寅《武經七書直解》、、黃獻臣《武經開宗》、張居正輯註《武經七書》、李贄《七書參同》、陳玖學《評註七子兵略》等。清代亦重《武經七書》,然註傢大多限於匯輯前人舊說,少有新意。影響較大的有朱墉《武經七書匯解》、丁洪章《武經七書全解》等。《武經七書》集中瞭中國古代兵法的精華,被宋以後歷代封建王朝確立為兵學經典,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傳播和發展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