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湖北省轄市、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位於省境中部偏東,長江與漢江交匯處。轄江岸區江漢區礄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東西湖區漢南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13個區。面積8  483平方千米。人口979萬(2010),有漢、回、滿、壯、土傢等民族。市人民政府駐江岸區

圖1 武漢遠眺

圖2 黃鶴樓

  春秋屬楚,漢屬江夏郡。東漢末年,在魯山(今龜山)北築卻月城,在魯山西南築魯山城,在黃鵠山(蛇山)築夏口城。隋於江南置江夏縣,於江北置漢陽縣。宋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元、明、清時,武昌為湖廣行中書省、湖廣佈政使司,湖廣總督署所在地;漢陽為漢陽府治所在地;漢口在清時設夏口廳。1912年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廢漢陽府留漢陽縣,改夏口廳為夏口縣。1914年屬江漢道。1926年析武昌縣城區置武昌市;改夏口縣為漢口市,並轄漢陽縣城。1927年1月國民政府自廣州遷至武漢,4月武昌市和漢口市合並為武漢特別市。1929年武漢分治,武昌、漢陽縣城劃出,漢口仍為特別市。1929~1949年幾經合並變動。1949年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合並為武漢市,由中央政府直轄。1954年改為湖北省直轄市。

  市境位於江漢平原東南部。北部為大別山低山、丘陵,中部和南部為平原。平原地區海拔多在50米以下,其間波狀剝蝕平原與河湖沖積平原交錯。境內河湖密佈,有長江、漢江、溳水、灄水、倒水、舉水等河流,有梁子湖、張渡湖、斧頭湖等湖泊。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夏熱冬冷,夏雨冬幹,夏初多梅雨。年平均氣溫16.7℃。夏季高溫達35℃以上,極端高溫41.3℃(1934年8月10日),為長江流域三大高溫中心之一。平均年降水量1 280毫米,6月最多,12月最少。自然植被以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為主,馬尾松、杉木、櫟樹分佈普遍。礦產主要有煤、磷、黃鐵礦、膨潤土、石灰巖等。土地肥沃,農業主產稻谷、小麥、棉花、油菜子等。盛產鮮魚、蓮藕、武昌魚等。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1949年以後工業發展迅速,工業主要有冶金、鋼鐵、紡織、光電子、汽車、化工、船舶等。是中國重要的科研和高等教育基地之一。有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35所高等院校。武漢地處中國中部中心位置,處漢江、長江交匯處,歷來是全國北煤南運、南糧北調以及華中地區外貿商品出口通道,向有“九省通衢”之稱。有京廣、京九、漢丹、武九鐵路縱橫交織;公路幹線有4條國道在此交會,以及武黃、京珠等高速公路;水運以長江、漢江為主,武漢港為中國內地最大港口;武漢機場辟有通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香港等地航線。

  名勝古跡有黃鶴樓、晴川閣、古琴臺、寶通寺、歸元寺、長春觀、北宋瓷窯群、明代楚王墓群和龜山、蛇山、木蘭山、東湖等。紀念聖地有辛亥革命起義門、湖北軍政府舊址、辛亥革命烈士墓、二七紀念館、八七會議會址、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