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祀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武侯祠大街。諸葛亮生前封武鄉侯,死後諡忠武侯,故祠堂稱為武侯祠。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世紀初,李雄據蜀時曾建諸葛亮廟,南宋時廢。唐宋時的武侯祠建年已無可考,至遲在盛唐已頗具規模,位於劉備惠陵西南,與之毗鄰。明初武侯祠撤,諸葛亮像位被移至劉備昭烈烈廟內。明末祠廟毀於兵火,清康熙十一年(1672)重建昭烈廟,以後殿專祀武侯,形成君臣合廟體制。

武侯祠大門

  今武侯祠即清建,南向,為三院五重軸線佈局。主要建築由南往北有大門(見圖)、二門、劉備殿、過廳和諸葛亮殿。其中諸葛亮殿面闊5間,單簷歇山頂,與左右廊廡及鐘鼓樓、過廳組成相對獨立的四合院。殿內供祀諸葛亮塑像,左右配塑子諸葛瞻、孫諸葛尚像。劉備殿內供祀劉備塑像,兩側東西偏殿分別祀關羽和張飛像。祠中尚存碑刻40餘通,其中以唐元和四年(809)刻《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最為著名,由宰相裴度撰文,書法傢柳公綽(柳公權兄)書,名工魯建刻石。因文章、書法、刻技皆精,世稱“三絕碑”(一說為諸葛亮功績和裴文、柳書並稱三絕)。武侯祠於1974年設立文物保管所,1984年設博物館,已成為成都市重要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