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腦和電腦網路為主要目標,以資訊技術為手段,在整個網路空間所進行攻防作戰行動的統稱。電腦網路作戰的簡稱。資訊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範圍可分為戰場網路戰和全球網路戰。目的是通過攻擊對方資訊網路,導致其資訊系統受損,政治、經濟混亂,作戰指揮失靈,從而使己方奪取戰爭的主動權。

網絡戰示意圖

  簡史 20世紀80~90年代,計算機網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普及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以計算機為主體建立的網絡系統成為國傢和軍隊的“神經中樞”,一旦被摧毀,國傢軍事機器就會癱瘓。網絡戰始於1991年的海灣戰爭,多國部隊摧毀的重點目標之一就是伊拉克的指揮控制網絡。1998年4月,美國海軍作戰部長J.約翰遜上將首次提出“網絡中心戰”的概念。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美國和北約軍隊用電磁脈沖炸彈對南斯拉夫聯盟電子設施進行瞭高強度的物理破壞,並用大量病毒和假信息阻塞南軍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系統。南聯盟則利用國際互聯網攻擊美國和北約網站,使其多傢網站遭嚴重破壞。此次戰爭中,網絡戰作為嶄新的作戰樣式正式登上戰爭舞臺。

  基本攻擊手段 ①計算機病毒。為一種專門用來破壞對方計算機正常工作的特殊程序,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潛伏性、隱蔽性和破壞性,能夠自我復制、侵入和篡改對方程序,使其無法正常工作。②邏輯炸彈。它是在一定邏輯條件下按某種方式運行,對目標系統實施破壞的計算機程序。③電子郵件炸彈。通過給目標接收者反復發送地址不詳、內容龐大或相同的惡意信息,占用大量的網絡資源,導致網絡阻塞,服務器超載而死機。④拒絕服務攻擊。利用Internet協議組的某些工具,拒絕合法用戶目標系統(如服務器)和信息合法訪問的攻擊。它主要利用網絡協議和操作系統漏洞發起攻擊,形式多樣,防不勝防。⑤特洛伊木馬。以能提供隱藏的、用戶不希望的功能的程序,巧妙躲過系統安全機制,對用戶系統進行監視或破壞。⑥口令入侵。口令是一種為瞭獲得進入所訪問系統或文件必須使用的代碼。利用口令來防止非法登錄,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口令本身的安全。網絡攻擊者往往把破解用戶口令作為攻擊的開始,一旦獲得正確口令,將給用戶系統的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⑦網絡竊聽。利用網絡竊聽器竊取網絡上的有用信息,從而達到有效攻擊目標系統的目的。⑧IP電子欺騙。偽造合法用戶主機的IP地址與目標主機建立連接關系,以便能夠蒙混過關而訪問目標主機。

  基本防禦手段 ①阻斷浸透法。通過對計算機加密,防止對方進行計算機滲透,竊取計算機軍事情報。②電磁絕緣法。通過各種有效的技術手段,減小電磁輻射程度,改變輻射規律,以防敵方偵察。③病毒防治法。主要有4種:一是免疫預防法,即在受病毒攻擊前進行主動防禦。二是即時消毒法,即發現病毒立刻進行清除。三是分塊隔離法,即將整個計算機系統劃分為若幹個封閉的“隔離箱”,使病毒無法侵襲整個系統。四是體系防護法,即通過建立有效、周密的計算機病毒防護體系,逐層阻止計算機病毒的入侵。④加強防衛法。通過加強對計算機系統硬件設備的管理與防護,防敵兵力火力打擊和電磁武器的攻擊。⑤以管助保法。通過嚴格周密的管理措施和手段,保護己方計算機系統的安全。⑥以攻助防法。采取積極進攻的手段,先發制敵,對其計算機系統進攻力量實施幹擾和摧毀,以保護己方計算機系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