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技術與資訊資源發展到網路階段的資訊經濟。網際網路普及應用前,對“網路”和“經濟”有不同的理解,日本學者把商業、運輸業、金融業等有相應的網路而發展起來的服務經濟稱為網路經濟,美國學者則把討論電腦的局域網、廣域網的成本核算、收費標準等問題視作網路經濟。1993年網際網路應用於商務活動後蓬勃興起的網路經濟,是指基於網際網路即網際網的經濟活動,如網路行銷、網路貿易、網路銀行等,又稱網際網路經濟互聯網經濟。這是一種<狹義網絡經濟廣義網絡經濟是指以信息網絡(主要是因特網,但不限於此,還有內聯網、外聯網等)為基礎或平臺、信息技術與信息資源應用為特征的,信息與知識起重大作用的經濟活動。它還包括非因特網的網絡經濟活動。從產業層面看,網絡經濟也就是網絡產業。通常所說的網絡經濟一般都是指網絡產業。美國得克薩斯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在思科公司的資助下率先對美國網絡產業作瞭深入的研究和測算。網絡經濟被劃分為4個層次:基礎設施層(包括微機、路由器、服務器的制造商等)、應用基礎層(包括軟件公司等)、中間服務層(包括接入服務商、信息內容提供商等)、商務應用層(包括從事企業對企業、企業對消費者、消費者對消費者等各種模式的電子商務企業)。據上述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報告,美國的網絡經濟收入1999年為5 674億美元,比1998年的3 502億美元增加瞭62%,到2000年底又比1999年增加瞭50%,達到8 511億美元,超過瞭汽車工業的7 280億美元,而成為美國經濟的“火車頭”。據估算,至2007年美國此項收入超過15 000億美元。網絡經濟具有與信息網絡特別是因特網的應用而產生的種種特點,其中除與信息經濟相同的一些特點外,還具備以下兩個特點:①全天候運作的經濟,即不分晝夜每天24小時運轉的無時限經濟。②競爭與合作並存的經濟,即因特網把經濟帶入“大競爭”時代而形成的競爭合作型或合作競爭型經濟。網絡經濟的發展給發展中國傢帶來瞭挑戰和機遇。在挑戰方面,發展中國傢需防止擴大同發達國傢間存在的數字鴻溝,保障網絡安全、信息安全以及與此相聯系的金融安全、經濟安全,爭取在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中前進而不落伍。在機遇方面,發展中國傢應抓緊利用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信息交流與共享提高學習效果和發揮知識作用,擴大開放以增加全球市場份額和從全球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中獲益。變數字化挑戰為數字化機遇,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發展中國傢面臨的艱巨任務。

2001年9月上海徐傢匯地區設立的IT娛樂場所——“戰略高手”開張

  

推薦書目

 中國信息協會. 網絡經濟與經濟治理. 北京: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1.

 烏傢培. 信息社會與網絡經濟. 長春: 長春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