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琴譜。書前行款匯纂者為周魯封,實為清康熙間著名琴傢徐祺、徐俊父子所編寫。共8卷。前2卷為論琴文字,後6卷為古琴曲譜,共收33曲。徐祺,字大生,號古瑯老人。徐俊,字越千。兩人曾四處遊歷,遍訪名師,博採眾長,成為獨步清初琴壇的著名琴傢。《五知齋琴譜》就是徐祺早年遊歷燕、齊、趙、魏及吳、楚、甌、越等地,遍訪知音人士,精細推敲各傢傳譜的“可因”、“可革”之處,費時30餘年,在清康熙六年(1667)編成的。康熙五十八年(1719)徐俊從從金陵到皖江,得周魯封等人支持,由周修改匯纂,徐俊和黃鎮校訂,康熙六十年刻書,雍正二年(1724)成書。此譜刊行以來,深為琴人推崇,成為清代以來流傳最廣的琴譜。

《五知齋琴譜》書影

  此譜不同於他譜之處在於:記錄細致周到,每曲均有曲評,並註明譜本的傳派、源流或改動之處,甚至每個樂句或某個音的輕重疾徐、虛實變化和應註意的表情,均用旁註註明。從其旁註可知,徐祺父子演奏藝術與美學思想的特點是:重視傳統,更註意創新;一切從傳神出發,強調左右兩手輕重疾徐、剛柔虛實與靈巧跌宕的對比變化。

  關於《五知齋琴譜》的流派,目前說法不一。清嘉慶間吳灴《自遠堂琴譜》最早將其列為廣陵派,後人多有宗其說者。近人查阜西在其《五知齋譜據本提要》中依據此譜初刊於皖江等事實,否定此說。但究屬何派,亦未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