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發生在法國的一場以資本主義社會和戴高樂政權為物件的人民反抗運動。發端於當年年初,5月達到高潮和頂點。20世紀60年代,西方各國學生運動高漲,法國學生亦受到影響。學生和廣大群眾對C.戴高樂執政10年後顯現在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頹勢不滿,遂奮起鬥爭。法國通常把這場運動稱之為“五月危機”(Crise de Mai),中國史學界則普遍以“五月風暴”稱之。

  1968年3月,巴黎市郊的一所大學發生要要求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及進行教育改革的學生運動,一名學生在遊行示威中被捕。學生的抗爭在遭到警方彈壓後愈演愈烈,5月初蔓延到巴黎市拉丁區。當局的武力彈壓進一步激怒瞭廣大學生,他們占領學校和劇院並修築街壘,與警方對抗。學生的行動得到各界民眾的普遍支持,進而引發瞭遍及全國的罷工運動,全國的經濟活動幾近癱瘓。在嚴重事態面前,在野各政黨紛紛向政府發難,進而引發瞭政治危機。一直不曾表態的戴高樂,以總統的權威和出人意料的舉措,於5月底迅速平息瞭事態。

  “五月風暴”的直接後果是推動瞭法國的教育改革。從長遠來看,它引起瞭人們對於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矛盾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