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漢辭賦傢。字子淵。蜀資中(今四川資陽)人。生卒年不詳,約卒於宣帝(前73~前49)晚年。工歌詩,善辭賦。宣帝提倡歌詩音律。王褒受益州刺史王襄推薦,被召入朝。常從帝遊獵。所幸宮館,則令歌頌。不久,擢為諫議大夫。後方士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寶,宣帝命他前往祭祀,病死道中。現存作品如《聖主得賢臣頌》、《甘泉宮頌》等篇,皆歌功頌德之作。唯有《洞簫賦》較有特色,在描寫音樂的賦作中,這是較早的一篇。賦的前半篇鋪寫江江南竹林美景,辭藻華艷;後半篇寫簫聲,繪聲繪色,筆觸細膩。如賦中以人事人情喻簫聲,自有新穎別致之處。所以劉勰稱“子淵《洞簫》,窮變於聲貌”(《文心雕龍·詮賦》)。漢元帝為太子時,曾令後宮貴人左右都誦讀《洞簫賦》。此賦在當時頗有影響,篇中又頗多駢偶句,開魏晉六朝詠物駢體賦之端。王褒另有俳諧之文《僮約》,是一篇用當時口語寫成的遊戲文字。記述當時地主傢奴仆的生活,頗詳,語言簡潔生動。《隋書·經籍志》有《王褒集》5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王諫議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