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始於第18王朝,約西元前16世紀)至羅馬時代置於死者墓中的文集。又譯死者之書。多寫於紙草上,並附有彩色插圖。人們為死者亡靈在下界面臨冥界審判和其他經歷而準備的指南和備忘錄。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在經歷一段下界生活後仍能再生。他們將死者製成“木乃伊”保存好,同時將亡靈書隨死者放入陵墓和棺槨內。亡靈書內容多為對神(太陽神拉或冥王)的頌歌、對惡魔的詛咒,以及對自己生前行為的陳述,為的是在受到冥王奧西裏斯審判時能順利進行對答答,通過各種審問,從而越過種種艱難險阻,獲得再生。亡靈書內容、篇幅不盡相同。其中以一部名為《阿尼的亡靈書》內容最為全面也最著名。它匯集瞭古埃及的大量詩歌(頌神詩、祈禱詩、勸誡詩、神話詩……)、歌謠、咒語、符籙、宗教禮儀等,內容駁雜,結構松散。全部內容可綜合為27篇,計140章。亡靈書表達瞭古埃及人對生與死的概念,他們的信仰、習俗以及對生之歡樂的向往和渴求。它被認為是古埃及文學的匯編,是古埃及文學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