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機化學傢和生物化學傢。字君謀。生於浙江杭州,卒於上海。1931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工業化學系。1931~1935年,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科先後為研究生、研究員,從事有關男性激素的生物化學等研究。1935年赴德國留學,1937年獲德國慕尼克大學博士學位。1938~1939年,先在德國海德堡威廉皇傢學會醫學研究院化學研究所任客籍研究員,完成瞭十四乙醯藏紅素的全合成,後又轉赴英國倫敦密特瑟斯醫院醫學院生化研究所,從事雌性激素類物質質的化學合成。1939年回國後,歷任北平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科講師、助教授,上海丙康藥廠廠長,中央研究院醫學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員兼上海醫學院有機化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研究員,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代理所長、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歷任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和《化學學報》主編24年,並任國際化學刊物《四面體》和《四面體通訊》顧問編輯、《核酸研究》編委,《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等學術刊物的編委。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4年當選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7年德國慕尼黑大學按傳統為汪猷舉行瞭重發博士學位文憑的儀式,1988年當選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通訊院士。

  專長有機化學和生物有機化學。30年代起,從事男性激素的研究;40~50年代,從事抗生素和碳水化合物化學等研究,他對桔黴素化學的研究,獲中國科學院1956年自然科學三等獎。1960~1965年,領導並直接參加瞭胰島素人工合成的研究工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作出瞭貢獻,該項成果於1982年獲國傢自然科學一等獎。50年代末至60年代,還從事染料結構剖析、淀粉化學利用、石油酵母等方面的化學研究。他領導的中國獨創的新型代血漿羧甲基糖淀粉和羧甲基淀粉的研究和應用工作,曾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石油發酵深度脫蠟和石油酵母–蛋白質飼料的研究成果均獲中國科學院1978年重大科技成果獎。60年代末至1981年,參加並參與領導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全合成工作,獲中國科學院1982年重大科技成果獎一等獎。參加和領導的天花粉蛋白化學結構的研究,獲1987年國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