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末文人。字梅村,晚號悔翁。江蘇江甯(今南京)人。道光舉人。咸豐九年(1859)起先後入胡林翼、曾國藩幕府,深受賞識,成為鎮壓太平天國的策士。曾經商。著有《乙丙日記》、《梅村賸稿》等。《乙丙日記》是一部談人口問題的主要著作。汪士鐸認為人口的增長速度超過生活資料的增長,明確地指出“國傢人浮於地者數倍”、“人多則窮(地不足養)”。認為在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天地之力窮矣”,而“天下人丁三十年加一倍”。。而生產資料增長緩慢是由於“人多之害”。他描述道:“山頂已殖黍稷,江中已有洲田,苗洞已開深箐,猶不足養,天地之力窮矣;種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盡以助食,草木幾無孑遺,猶不足養,人事之權殫矣。”他提出人們“拘守舊俗”,“喜人多婚早”,“喜丁旺”,是中國人早婚多育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汪士鐸的絕對過剩人口思想掩蓋瞭社會生產方式對人口發展演變的決定作用,但還是正確指出瞭人口自然增長的部分客觀原因。他認為人口過剩是社會動亂的根本原因。在抑制人口增長的途徑(方法)方面,汪士鐸強調人為的抑制作用,強調政府的幹預。提出強制貧民溺女嬰,禁止男子有子續,婦人有子再嫁者斬,提倡獨身、出傢為僧尼,人為地使用戰爭來消滅現世的過剩人口等反動主張。汪士鐸的人口論思想正是曾國藩屠殺太平軍政策在經濟理論方面的表現。但他也比較科學地闡述瞭人口數量與質量的關系,提倡晚婚和優生,提出瞭與人口問題相關的富民思想和重商思想,在一定程度尚有積極意義。著作還有《南北史補志》、《水經註圖》、《汪梅村先生集》、《悔翁筆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