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數學傢、天文學傢。字孝嬰,號衡齋,安徽歙縣人。出身貧苦,卻“天資敏絕”,酷愛讀書,自學成才,遂精通數學、天文、經史、音律。乾嘉時代,時尚復古,汪萊不隨波逐流,研究西算,刻意求新,“善言古人所未言”(焦循《石埭儒學訓導汪君孝嬰別傳》)。成年後多次到蘇州、揚州等地,與焦循、李銳等“善相資,疑相析”(黃承吉《加減乘除釋序》),切磋數學、天文學,人稱“談天三友”。1792年撰《三兩算經》,在中國首次系統探討非十進位算術。1796~~1804年撰《衡齋算學》七冊,在中國首次明確探討數學問題解的存在性與一題多解。其中第五、七冊在中國首次研究高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這是與李銳共同探討,取得的重要成果;其第四冊的《遞兼數理》第一次提出瞭組合的定義,討論瞭它的性質,建立瞭組合與垛積之間的聯系。1807年到北京,次年考取八旗官學教習,入國史館纂修“天文志”、“時憲志”。1809年授安徽石埭縣訓導。逝於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