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理心理學傢。生於山東濟南,卒於美國威斯康辛州。191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23年獲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4年回國後任中山大學、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長,1948年任聯合國科學部主任,1953~1968年在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任教。

  20世紀30年代主要致力於生理心理學行為的神經生理學基礎的的研究。早在1934年即用示波器記錄瞭光影通過貓的視野時外側膝狀體內產生的誘發電位;證明皮膚電反射是由於汗腺的分泌,與意識現象無關;發現瞭瞳孔收縮和擴張的皮層代表區域;研究瞭白鼠活動與性周期的關系;以及兩棲類胚胎行為。主要論著有:《皮膚電反射和情緒測量》(1930)、《中國心理學的將來》(1933)、《答潘菽先生〈關於心理學的預言〉》(1933)、《行為之心理分析》(1944)、《汗腺分泌的神經調節》(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