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分析化學傢。生於江蘇鎮江。1952年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化學系。1959年獲捷克斯洛伐克科學院極譜研究所副博士(哲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室主任、所長,美國休士頓大學、法國勃艮第大學、日本京都大學和山黎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兼分析化學委員會主任,《分析化學》主編及7種國際化學雜誌的編委或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主要從事電分析化學研究。20世紀50~60年代,發現陰離子促使汞電極氧化發生極譜氧化波的普遍規律,被寫入極譜學專著。7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並投產的中國第一臺大型脈沖極譜儀,其分析靈敏度及穩定性等指標均達到當時國際最高水平。80年代後,他創建瞭線性電流掃描的儀器和方法,研究液–液界面,並提出瞭離子轉移理論,繼而進行仿生膜電化學和電化學與掃描探針顯微學研究。他先後發展瞭“線性電流掃描”、“四電極系統”、“循環伏安”、“方波”、“脈沖”等極譜法和液相色譜–電化學檢測,研制多類電化學傳感器、毛細管電泳–電化學發光分析儀。兩次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9、1990)。1997年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日內瓦)創新發明獎和伊朗第10屆霍粒子米科學優秀獎。2004年獲吉林省首屆科技進步突出貢獻獎。主編《21世紀的分析化學》(1999),發表論文68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