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中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安徽嘉山人。卒於上海。早年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新四軍四支隊戰地服務團團長、縣長、行署副主任、專員、地委委員等職。1946~1949年,任蘇皖邊區政府財政廳、建設廳副廳長,華中軍區、山東軍區軍工部長、政委,安徽省財政廳辦公室主任、財政廳廳長。1949~1952年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工業部部長,1952~1965年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65年以後歷任國傢對外經濟聯絡委員會副主任、對外經濟聯絡部副部長、國傢進出出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國傢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副主任,1981年4月當選為上海市市長,1985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顧問。

  汪道涵對機械制造工藝、生產技術準備、技術情報和信息收集及傳播、工業管理體制等進行過多方面的研究,曾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三屆全國理事會理事長,參與《機械工程手冊》和《電機工程手冊》的編寫工作。自1980年以來為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或名譽教授。1985年美國塔夫茨大學授予他公共管理學名譽博士學位,2002年香港大學授予汪道涵教授名譽博士學位。1990年當選為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

  1991年12月16日被推舉為中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汪道涵和臺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受權在新加坡就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加強海協與海基會聯系與合作、協商處理兩岸交往中的具體事務性問題等事宜舉行會談,簽署瞭《汪辜會談共同協議》等4項協議,為推動兩岸經貿往來和民間交流的發展創造瞭積極的氣氛。這是1949年以後海峽兩岸高層人士的首次公開會晤,標志著海峽兩岸關系邁出瞭歷史性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