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化學傢、化工專傢。原籍江蘇灌雲,生於北京,卒於北京。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並在該校讀研究生二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在北京中國大學和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並曾在八路軍冀中軍區供給部從事化工技術工作。1941年考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系,1946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任天津南開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1952年任天津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系主任。1960年到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現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任研究員、副所長。1983年任中國核工業部科學技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1985年任中國核工業部研究生部主任,1990年任中國核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化學與放射化學》雜志主編。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在天津大學期間,從事糠醛塑料、不飽和聚酯增強塑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並取得創造性成果。1960年轉入核化學、化工領域以後,在輻照核燃料後處理,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核燃料產品的分析方法,以及核武器研制、核試驗中化學制品的研制和化學測定方法諸方面的科研工作中擔負指導和組織工作。60年代以來,在中國核電建設、核燃料生產、動力堆輻照核燃料後處理以及放射性廢物管理等重大事件的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他領導的“輻照核燃料後處理的萃取工藝”等科研項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90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9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發表的論文有:《同位素分離與核科學技術》(1982)、《冠醚與三價鑭系元素配合物的穩定常數》(1983)、《輕水堆核燃料循環中的若幹化學問題》(1986)等約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