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學者、駢文傢。字容甫。江都(今屬江蘇)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貢生,以母老不赴朝考,絕意仕進。汪中私淑顧炎武。為經世致用之學,在哲學、史學、文學方面都有一定成就。所作駢文,在清代駢文中被譽為格調最高。抒情駢文善於“狀難寫之情,含不盡之意”(李詳《汪容甫先生贊序》),如《經舊苑吊馬守真文》、《狐父之盜頌》、《黃鶴樓銘》、《漢上琴臺之銘》、《先母鄒孺人靈表》、《廣陵對》、《自敘》等篇,無論敘事抒情,都能吸收魏晉六朝駢文之長長,寫得情致高遠,意度雍容,而且用典屬對,精當貼切。他的論學著作或闡明古書通例,如《釋三九》;或糾彈理學謬誤,如《大學平義》;或表章周秦諸子之學,如《墨子序》、《荀卿子通論》,都是博學深思、獨具卓見之作。王引之《汪中行狀》總評其文說:“陶冶漢魏,不沿歐、曾、王、蘇之派,而取則於古,故卓然成一傢言。”著有《述學》6卷、《廣陵通典》10卷、《容甫遺詩》6卷。近人古直選其若幹駢文作註,名《汪容甫文箋》,有人民文學出版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