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傢。江蘇高郵人,卒於北京。自幼生活在一個舊式的書香門第,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1943年於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後在昆明、上海等地當中學教員。1948年到北平,於1949年報名參加解放軍南下工作團。1950年回到北京,先後在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任編輯。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下放勞動。1962年調北京京劇團任編劇。曾參加現代京劇《蘆蕩火種》(後改名《沙傢浜》)的編劇工作。“文化大革命”後曾當選中國作傢協會理事、顧問等。。

  他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1948年出版第一部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部作品集《羊舍的夜晚》。從1980年開始,創作進入高潮,先後出版作品集十餘部。1993年有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文集》(4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汪曾祺全集》(共8卷)收集瞭他的全部作品。他擅長寫詩、小說、散文和京劇,其中小說創作成就最為突出。他的創作受沈從文、A.P.契訶夫影響,風格平和疏放、樸素自然,自成一格。年輕時作品較“空靈”,後期作品趨於平實。小說都是短篇,名篇有《受戒》、《大淖紀事》、《異秉》、《歲寒三友》等。多數取材於故鄉的鄉村和市鎮生活,少數取材於都市的市井生活,筆下人物多屬社會中下層。他的作品註重寫人情美、人性美,融入瞭儒道互補、儒內道外的哲學意識和民間生存意識,重風俗描寫,並以散文筆法寫小說,語言典雅而不雕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