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畫傢、書法傢、文學傢。初名,字徵明,以字行,改字徵仲,號衡山居士。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出身仕宦之傢,早年攻詩文書畫,師事吳寬、李應禎、沈周等人。少時即負盛名,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為吳中四才子。多次應舉未中,嘉靖元年(1522),得蘇州巡撫李充嗣推薦,嘉靖二年赴京,經吏部考試後授翰林院待詔。4年後辭官南歸,築玉磬磬山房,傢居以翰墨自娛,潛心書畫30餘年。書法清俊秀雅,與祝允明、王寵並稱吳中三傢。繪畫造詣尤深,其聲名遠佈四方,求畫者盈門,許多應酬之作不得不請他人代筆,其畫也多被他人模仿。故其傳世作品真贗混雜。其繪畫技藝全面,山水、人物、花卉、蘭竹兼能,尤以山水著稱,與沈周一同奠定瞭吳門派的基調。山水畫多描寫江南園林景物和文人的生活環境。畫法遠承董源,亦受沈周影響,但主要宗法趙孟頫、王蒙、吳鎮。學沈周、吳鎮的,呈水墨粗筆面貌,世稱粗文;宗趙孟頫、王蒙的,多青綠重染,世稱細文。早年以工細為主,中年以後粗細兼能,愈晚愈工,蒼勁與秀潤兼具,其中細筆是他的主要風格。所作都能呈現出自身藝術特點:景致平和恬靜,很少動蕩、奇異之勢;佈局層疊而上,縱深空間不大;筆墨清秀含蓄,不作刻露、雕琢之跡;追求“利傢”的天真生拙,不求“行傢”的精工嫻熟;註重抒情味和書卷氣,較少豪壯氣勢。這種畫風既是文徵明的性格、情趣、氣質在藝術上的反映,也體現瞭當時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情操和審美喜好。因此,他的山水畫深受時人珍重,流風餘韻,傳佈甚遠。而他的花卉、蘭竹則以水墨見長,遠法宋元,近師沈周,勁健之中具秀逸之致,多得元代文人水墨花卉畫的意趣。人物畫師法李公麟,遠涉晉唐,風格細秀清雅。存世真跡甚多,山水、花卉、竹石、人物均有代表作。早期較著名的有《煙江疊嶂圖》(遼寧省博物館藏)、《南窗寄傲圖》(天津市文管處藏)。這些水墨山水畫法帶有元人筆意,比較清淡簡逸。《湘君湘夫人圖》(故宮博物院藏),為早期人物畫傑作,仿顧愷之畫法,遊絲描工細聯綿,衣紋飄揚流轉,敷色清淡,形象古雅,在古拙中兼具文人畫抒情蘊藉的筆趣。中期精品頗多,如《林榭煎茶圖》(天津博物院藏),取法王蒙,筆鋒尖勁,皴法細密;《惠山茶會圖》(故宮博物院藏),仿趙孟頫,青綠設色,細秀文雅。這些作品反映瞭他所擅長的細筆畫的典型面貌。晚年細筆畫更趨精工,如《江南春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筆法精細,景色簡潔,山川明媚;《古木寒泉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較之早、中期的細密秀致,已見出粗簡疏放。作於82歲和88歲的兩幅《真賞齋圖》(分藏上海博物館和中國國傢博物館),描繪鑒藏傢華夏的居室真賞齋,兩幅構圖、畫法均近似,而後者更具精微蒼秀之致。粗筆畫如《溪橋策杖圖》、《枯木疏篁圖》(均藏故宮博物院)等,筆法蒼老勁健,墨色點染酣暢,並融入書法運筆,將沈周、吳鎮的水墨法和趙孟頫的枯木竹石法熔於一爐,形成自己獨具的風貌。晚年作品爐火純青,精益求精,極少衰頹之氣,在高齡畫傢中難能可貴。

圖1 《湘君湘夫人圖》

  文徵明的繪畫對當時和後世均產生瞭深遠影響,他與沈周並稱沈文,成為吳門派的領袖。承其畫風者綿延不絕,文氏傢族中,其子文嘉、文彭,侄文伯仁,孫文元善,曾孫文從簡,玄孫女文俶均承傢學。弟子、私淑者更多,陳淳、陸治、錢穀、陸師道、周天球、居節、朱朗等,都出於他的門下,傳其派多達二三十人,遂使吳門派形成煊赫聲勢,其流風餘韻一直沿續到清代。

圖2 《江南春圖》

  文徵明的書法兼工篆、隸、楷、行、草等書體,尤精楷、行。其楷書師承晉唐各傢,主要學鐘繇、王羲之、王獻之、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法度嚴謹,筆鋒挺秀,書體端正,格調清俊。小楷《上吳愈尺牘》(故宮博物院藏)書於30歲,精謹略帶歐體,為早年面貌。80歲以後尚能書蠅頭小楷。《真賞齋銘並序》(中國國傢博物館藏)作於88歲,筆力蒼勁,已達到爐火純青境地。行、草書早年師法懷素和蘇軾、黃庭堅、米芾,後融合《聖教序》和智永,自成一體,風格遒勁俊秀;晚年喜書大草字,多效黃庭堅。代表作有《南窗記》(《南窗寄傲圖》卷後題記,天津市文管處藏),仿晉唐法,清勁文秀;《詩稿五種》冊(遼寧省博物館藏)流暢挺秀,為成熟時的典型面貌;《西苑詩》冊(故宮博物院藏),變化王羲之、趙孟頫筆法,蒼勁遒媚,反映瞭晚年的面貌。他的書法對明代後期影響也很大,學生、子弟甚多,其子文彭,學生陳淳、彭年、錢穀,以及陸師道、周天球、王樨登等人,從各種書體方面繼承其法,使他的書風盛行一時。

圖3 行書《自書詩卷》局部

  文徵明詩文與柳宗元、白居易風格接近,獨步於當時“七子”擬古文風之外,自成一格。他的詩淡雅秀麗,清新自然,大多為感興、紀遊、題畫和贈酬之作。表現熱心隱逸生活的詩為數不少,如《閑興》“之四”。七律《春雨》、五律《石湖春遊》等,也寫隱者幽懷,清新恬靜,語言流暢自然。他的大量“題畫”詩,與書、畫有機結合,互相補充,形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如《天平紀遊圖》、《牡丹圖》等詩畫皆是。《題江頭釣艇》《山行》等,可為此類詩的代表。文徵明也作詞,如〔滿江紅〕《拂拭殘碑》追究殺害嶽飛的罪責,直指宋高宗。他的散文長於敘事,敘議相間,語言清新流暢。代表作有《重修蘭亭記》《晦庵詩話序》等。著有《甫田集》35卷,附錄行略1卷,其中收詩741首、文15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