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理論專著。晉摯虞撰。摯虞(?~311),字仲洽。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少從皇甫謐學,才學博通。晉武帝泰始四年(268)舉賢良,拜中郎、太常卿。永嘉五年(311),石勒攻破洛陽,人相饑食,摯虞素清貧,竟至餓卒。

  摯虞博學多才,著有《決疑要註》1卷,《三輔決錄註》7卷,編輯《文章流別集》30卷。《晉書·摯虞傳》》載,他“撰古文章,類聚區分為三十卷,名曰《流別集》”。《文章流別志》、《文章流別論》當是《文章流別集》所附評論,後人摘出獨行。《文章流別論》原文早佚,後人從《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太平禦覽》等類書中輯錄有十餘條,從中可以看出《文章流別集》是分文體收錄的總集。現存佚文涉及頌、賦、詩、七、箴、銘、誄、哀辭、哀策、對問、碑、圖讖等十多種文體,討論每種文體的性質、起源和流傳,重在辨別源流,最後表達作者對該文體的觀點。

  摯虞對文學史的敘述和評價,多站在儒傢的立場上,強調教化作用,比較正統。雖然如此,摯虞匯聚古今文章,又詳辨文體的性質和源流,討論文章的優劣得失,對文學作品的保存、傳播,對指導後人的學習寫作,以及對文學批評的推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