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開國將領。字子顏。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曾為亭長,後以販馬為業。更始二年(西元24),勸說漁陽太守彭寵共歸劉秀,任偏將軍,合軍攻克邯鄲(今屬河北),擊殺自稱皇帝的王郎,封建策侯。繼為大將軍,與耿弇發幽州十郡兵,與劉秀會師清陽(今河北清河東),鎮壓銅馬農民起義軍。又與岑彭襲殺更始政權尚書謝躬,佔據鄴城(今臨漳西南)。劉秀稱帝後,吳漢任大司馬,封舞陽侯。建武二年(26),統軍平定鄴東、鄴西、修武(今河南獲嘉)、南陽、新安(今今義馬西)等地,封廣平侯。次年與劉永部將周建所率十餘萬人戰於廣樂(今河南虞城北),受傷後仍率四部精兵及烏桓突騎3 000餘人反擊,大破周建等。隨即助虎牙大將軍蓋延進圍劉永於睢陽(今河南商丘西南),大獲全勝。

  建武四年,進軍清河、平原(今山東平原南)等地。時鬲縣(今山東陵縣西)五姓民據城而反,驅逐守長。諸將請戰,吳漢認為罪不在民,乃收守長問罪。民眾紛紛歸順,不戰而平鬲縣。五年,率軍平無鹽(今山東汶上北)、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南皮北)等地。次年春,攻克朐城(今山東梁山北),斬董憲。八年,參加隴西之戰。十一年,率兵與岑彭會於荊門(今湖北宜昌東南),開始攻蜀。岑彭被刺殺後,奉命接替指揮。次年正月大破公孫述部將魏黨等於魚涪津(今四川樂山北),繼克武陽(今四川彭山東),進拔廣都(今成都南)。因兵力配置不當,被蜀軍挫敗,按劉秀指令及時調整部署,在成都、廣都間八戰八勝。九月,與臧宮軍會師,鉗擊成都。十一月,與蜀軍決戰,滅公孫述。十五年,率將軍馬成、馬武北擊匈奴。十八年,率劉尚、臧宮等萬餘人平蜀郡守將史歆叛亂。

  吳漢用兵堅毅沉著,指揮果斷。危急時能鎮靜自若,激勵將士,故數次反敗為勝。有時軍紀不嚴,是其為將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