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西南部國傢。東鄰俄羅斯,北接白俄羅斯,西與波蘭、斯洛伐克毗連,西南與匈牙利、羅馬尼亞、莫爾達瓦接壤,南瀕黑海和亞速海。面積60.37萬平方千米。人口4 578萬(2011)。全國劃分為24個州,1個自治共和國,2個直轄市。首都基輔。

  <自然地理 大部分地區為平原和丘陵。西部為沃倫丘陵、波多利斯克丘陵、第聶伯丘陵;東南部為頓涅茨山和亞速海沿岸丘陵;北部為波列西耶低地;中部為第聶伯河沿岸低地,南部為黑海沿岸低地;西南部有喀爾巴阡山,其最高峰海拔2 061米;南部邊緣為克裡木山地,最高峰海拔1 545米。境內共有河流23 000多條,其中河長100千米以上的有110條。

  主要河流有第聶伯河、南佈格河、北頓涅茨河普魯特河德涅斯特河、多瑙河。所有河流均流經平原註入亞速海和黑海。全國水資源總量950億立方米(包括過境河流),其中地下水資源32億立方米。湖泊3 000多個,較大湖泊有亞爾普格湖薩賽格湖卡古爾湖阿利別依湖等。大型水庫有克列緬丘格水庫(面積2 250平方千米)、卡霍夫卡水庫(2 155平方千米)、基輔水庫(922平方千米)、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水庫(567平方千米)。

  主要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克裡木半島南岸為亞熱帶氣候。1月平均氣溫:東北部為−8~−7℃,克裡木半島南岸為2~4℃。7月平均氣溫:西北部為18~19℃,東南部為23~24℃。大部分地區平均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上,但地區分佈很不均勻,西部和西北部最濕潤,尤其是喀爾巴阡山山區達1 200~1 600毫米,而南部的黑海和亞速海低地及克裡木低地平均年降水量僅300毫米左右。

  土壤以肥沃的黑鈣土為主,約占國土面積的1/2,西北部波列西耶地區主要是灰化土和沼澤土,黑海和亞速海沿岸低地為栗鈣土,肥力較高,但因降水量少,土壤缺乏水分,需進行灌溉。

  境內約有3萬種植物,北部為混交林帶,針葉樹種以東歐赤松和歐洲雲杉為主,闊葉樹種有橡、椴、梣、槭、榆、山毛櫸等。中部森林草原帶因長期耕墾,森林覆蓋率較低,以橡、山毛櫸、椴、梣等闊葉樹占優勢。南部草原帶森林很少,天然植被主要是屬於幹草原的禾本科草類。全國森林覆蓋率為43%。動物中有鳥類350多種(有山雞、黃鸝、鵲等),魚類200多種(有鯡、鯖、鯔、鰈等),獸類100多種(有熊、駝鹿、麅、野豬、狼、貛等)。

  礦藏豐富,約有80多種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錳、鉻、鉛、鋅、鋁土、汞、鎳、石油、天然氣、耐火黏土、礦物化學原料、建築材料等。頓巴斯已探明煤儲量1 090億噸。克裡沃伊羅格的鐵礦儲量為260億噸。錳礦儲量居世界前列。

圖1 首都基輔市貌

圖2 烏克蘭冶金工廠

  居民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6人,第聶伯河流域的大中城市及東部工業區人口最為密集,西部山區人口較少。共有130多個民族,烏克蘭人約占全國人口的77%,俄羅斯人占20%,其他為白俄羅斯人、猶太人、摩爾多瓦人、波蘭人等。官方語言為烏克蘭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文字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居民主要信奉東正教和天主教。城市人口占人口總數的67.8%。

  歷史 9~12世紀,烏克蘭大部分地區屬於基輔羅斯。後來又分為三支東斯拉夫民族——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13世紀受到蒙古韃靼人的入侵,14世紀受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的統治。15世紀烏克蘭民族大體形成。1654年東烏克蘭並入俄國。18世紀90年代西烏克蘭也並入俄羅斯。1917年建立瞭蘇維埃政權。1922年12月烏克蘭加入蘇聯。1939年11月西烏克蘭與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重新合並。1940年8月,北佈哥維納和比薩拉比亞的一部分並入烏克蘭。1941~1944年期間,烏克蘭被德國法西斯占領。1944年10月,烏克蘭全境解放。1945年6月,外喀爾巴阡烏克蘭同烏克蘭重新合並。1954年,克裡木半島劃歸烏克蘭。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宣佈獨立。

  政治 1996年烏克蘭議會通過獨立以來的第一部憲法,確定烏克蘭為主權、獨立、民主的法制國傢,實行共和制。總統為代表國傢的最高元首;議會稱最高蘇維埃,一院制,任期4年,為立法機關;內閣為行政機關,向總統負責。共有130個政黨,主要政黨為地區黨、季莫申科集團、“我們的烏克蘭”人民聯盟、烏克蘭社會黨、烏克蘭共產黨、烏克蘭進步社會黨等。

  經濟 蘇聯解體前,烏克蘭是各加盟共和國中僅次於俄羅斯的第二大經濟強國。工業較發達,鋼和鋼材產量約占全蘇聯的1/3,煤約占1/4,核電占2/5。谷物產量曾占全蘇聯的1/5,素有“歐洲糧倉”之稱。獨立後,由於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中斷,新舊體制轉化脫節,經濟一蹶不振。2006年才呈現回升態勢,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約10 950億格裡夫納。

圖3 烏克蘭民族舞蹈

  工業 主要工業部門為燃料動力、黑色冶金、機械、化工和食品加工等。木材加工和紙漿造紙業也較發達。

  煤炭工業是烏克蘭重要的能源工業部門。全國有3個煤炭基地,即東部的頓巴斯煤田、西部的利沃夫–沃倫煤田和中部的第聶伯河沿岸煤田。2006年全國煤炭產量6 161萬噸。石油和天然氣開采主要在第聶伯–頓涅茨盆地和喀爾巴阡山麓,但因資源漸趨枯竭,國內所需石油90%依賴進口。主要利用俄羅斯輸入的原油,供應利西昌斯克、克列緬丘格、文尼察、紮波羅熱、敖德薩等煉油廠。燃料工業的發展,第聶伯河水力資源的梯級開發,為電力工業的發展提供瞭燃料動力來源。在20世紀80年代初,烏克蘭僅裝機容量在100萬千瓦以上的火電廠就達10座,總裝機容量2 316萬千瓦;在第聶伯河上已建成第聶伯、克列緬丘格、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和卡霍夫卡4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約300萬千瓦。此外,還建有紮波羅熱、切爾諾貝利(現已關閉)、南烏克蘭、羅夫諾、赫梅利尼茨基、敖德薩等核電廠。2006年,全國發電量達1 909 億千瓦·時。

  烏克蘭2006年產鋼材3 292萬噸、鋼管275萬噸。有20多個鋼鐵廠,年產鋼100萬噸以上的大型聯合企業占主導地位。主要鋼鐵工業中心有:頓巴斯地區的馬克耶夫卡、頓涅茨克、葉納基耶沃,第聶伯河沿岸的克裡沃伊羅格、紮波羅熱、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以及亞速海沿岸的馬裡烏波爾。有色冶金工業規模相對較小,主要利用當地電力和外地原料,建有第聶伯鋁聯合企業、紮波羅熱鎂–鈦聯合企業、尼基托夫卡汞礦采選聯合企業、康斯坦丁諾夫卡電解鋅廠等。

  機械工業門類齊全,有冶金設備、礦山機械、運輸設備、動力機械、化工機械、農機、機床以及儀表制造業。各類機械制造企業的分佈為:冶金設備制造業有新、老克拉馬托爾斯克重機廠、馬裡烏波爾重機廠、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冶金設備廠等。礦山機械企業主要分佈在戈爾洛夫卡、頓涅茨克、克裡沃羅格等。運輸和動力機械制造業中,機車制造業集中分佈在哈爾科夫和盧甘斯克,貨車車輛制造業分佈在克列緬丘格、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及馬裡烏波爾等地,汽車制造業主要分佈在克列緬丘格(載重汽車)、紮波羅熱(小汽車),飛機制造業分佈在基輔、哈爾科夫,動力機械制造業大多集中在哈爾科夫,農機制造業主要分佈在哈爾科夫(拖拉機)、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甜菜聯合收割機)和基洛沃格勒(拖拉機、播種機)等。

  擁有天然氣、食鹽、礦物顏料等資源,而且還有大量焦爐煤氣等副產品,為化學工業的發展提供瞭豐富的原料。化學工業以生產化肥、酸、堿、油漆顏料為主。其中化肥企業、硫酸工業主要分佈在戈爾洛夫卡、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北頓涅茨克、康斯坦丁諾夫卡、蘇梅(利用科拉半島的磷灰石生產磷肥);制堿工業分佈在頓涅茨克、斯拉維揚斯克;油漆顏料工業主要分佈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哈爾科夫、克裡沃羅格等地。

  擁有豐富的礦物建築材料和冶金礦渣、電廠廢渣等工業廢料,有利於建材工業的發展。建材工業以水泥和玻璃最為重要。水泥企業主要分佈在頓巴斯和第聶伯河流域地區,玻璃工業主要生產中心為康斯坦丁諾夫卡等。

  食品工業發達,甜菜糖、植物油產量分別占獨聯體總產量的20%、39.8%,並有發達的葡萄酒釀造業、水果蔬菜罐頭、肉類、乳品、水產加工業。糖廠主要分佈在森林草原帶的文尼察、切爾卡瑟、基輔、赫梅利尼茨基諸州。葡萄酒釀造業主要分佈在商品葡萄產區,其中以克裡木半島南岸和敖德薩州的西南部最集中。赫爾松、敖德薩等地為主要罐頭工業中心。

  輕工業相對落後,以紡織和皮鞋工業最為重要。紡織工業主要集中在基輔、切爾卡瑟、切爾諾夫策、捷爾諾波爾、切爾尼戈夫等地,皮鞋工業中心為基輔和利沃夫。

圖4 雅爾塔克裡木半島

  農業 2010年農業總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農用地面積3 820萬公頃,其中耕地3 140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82.2%。種植業以生產谷物和甜菜為主。谷類作物有小麥、玉米、大麥、黍、稻等,產量達3 970萬噸。谷物種植面積的分佈很廣,幾乎遍及全境,尤以南部地區最發達。2007年糖用甜菜產量1 707萬噸,2008年因播種面積大幅減少38%,甜菜產量下降。甜菜種植面積分佈在森林草原帶,特別集中在文尼察州、赫梅利尼茨基州、基輔州的西南和切爾卡瑟州的西部,一部分分佈在草原帶的北部。向日葵和長纖維亞麻也是烏克蘭重要的經濟作物,前者主要分佈在氣候比較幹燥、陽光充足的草原地帶,後者主要分佈在濕潤的西部地區。馬鈴薯產量約占獨聯體總產量的26%,其種植面積主要分佈在西北部的波列西耶地區和森林草原帶的北部,以及大城市和頓巴斯工業區附近。葡萄栽培業廣泛地分佈在草原帶和森林草原帶,克裡木半島、外喀爾巴阡州以及烏克蘭草原帶西南部栽培的釀造用葡萄品質優良,成為獨聯體高級葡萄酒的重要供應地區。畜牧業以乳肉用養牛業和養豬業為主,飼養牛、豬、羊。牛的分佈很廣,2006年擁有牛651萬頭,豬705萬頭,分佈幾乎遍及全境。此外,養蠶業、養蜂業也較重要。

  交通運輸 烏克蘭陸、海、河、空、管道等各種運輸方式都很發達,各種運輸方式互相配合,全國形成瞭統一的運輸網。鐵路是運輸網的主要組成部分。2010年烏克蘭貨運總量為7.55億噸,其中鐵路運輸5.5億噸,公路運輸1.58億噸,水運1 100萬噸。客運總量為68億人次,其中鐵路運輸占6.3%,公路運輸(含有軌、無軌電車)占54.4%,海運占0.1%。鐵路總長22 600千米,其中電氣化鐵路7 400米。主要過境鐵路幹線有莫斯科—頓巴斯線,莫斯科—哈爾科夫—塞瓦斯托波爾線等。公路總長168 500千米,基輔、哈爾科夫、紮波羅熱、利沃夫、日托米爾等是大型公路樞紐。可通航河道總長4 500千米。海港和河港(包括商港和漁港)總吞吐量為8 280萬噸。主要海港有敖德薩、尼古拉耶夫、赫爾松、馬裡烏波爾。管道線路總長42 400千米。主要有秋明州—薩馬拉—利西昌斯克—敖德薩輸油管線,秋明州北部—新普斯科夫(烏克蘭東端)—舍別林卡等氣田和“北極之光”輸氣管線。主要國際航空港為基輔的鮑裡斯波爾機場

  經濟區 烏克蘭包括3個經濟區:①頓涅茨–第聶伯河流域是大型重工業區,主要工業部門有煤炭、鋼鐵、重型機械、化工、電力、建材等。農業以冬小麥、玉米、向日葵、糖用甜菜為主要專門化部門。大城市和工礦區附近乳用養牛業、蔬菜與園藝業發達。②西南區是多種商品農產品生產基地,有甜菜、長纖維亞麻、葡萄、啤酒花等各種專門化農作物地帶。食品工業和輕工業具有重要地位。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建材工業亦較發達。③南方區是烏克蘭重要的修造船和漁業基地。海運業和旅遊業都很發達。主要工業部門為機械工業、食品工業和輕工業。農業中糧食、向日葵、葡萄、蔬菜和水果栽培業為主要的專業化部門。

  對外貿易 主要出口產品為黑色金屬及其制品、無機化學材料、化肥、木材、紡織品、鋁制品、機車等,進口天然氣、石油、地面交通設備、紙張、塑料制品、藥品、糧食和車床等。2010年同世界216個國傢和地區有貿易聯系。對外商品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1 121億美元,其中進口總額607億美元,出口總額514億美元,外貿逆差93億美元。主要商品貿易出口國分別為俄羅斯、德國、意大利、中國、土耳其、匈牙利、波蘭、美國。主要進口國為俄羅斯、德國、土庫曼斯坦、波蘭、意大利、中國、美國、哈薩克斯坦。

  文化 烏克蘭的教育相當發達,全國實行11年義務教育制。著名高校有基輔大學(1834)、基輔理工大學哈爾科夫大學敖德薩大學等。烏克蘭科學院建於1918年,下設11個學部、5個科研中心和70個研究機構。主要報紙有《事實報》、《政府信使報》、《烏克蘭之聲》等。有烏克蘭通訊社,國際電視臺和1+1電視臺等。

  烏克蘭有許多名勝古跡,如基輔的聖索菲亞教堂弗拉基米爾大公大教堂洞窟修道院安德烈耶夫大教堂馬林斯基宮,敖德薩的波將金石階沃倫佐夫宮波托茨基宮。克裡木半島南岸有不少旅遊勝地和療養地。如雅爾塔有哥特式古城堡、東方式的基奇金奈宮殿辛菲羅波爾有古城墻、古陵墓、古尖碑、古噴泉等。巴赫奇薩賴為克裡木古城,有著名的巴赫奇薩賴王宮,現被辟為歷史和考古博物館,郊區有巖洞山——丘富特卡列山費奧多尼亞有建於14~15世紀的城堡和17世紀的清真寺,有長達15千米的沙灘和鹽湖療養地。阿盧普卡、阿盧什塔、古爾祖夫、米斯霍爾均為海濱療養地。

  對外關系 烏克蘭奉行“向全世界開放”的對外政策,努力成為歐洲大傢庭的一員,並謀求歐洲大國地位。重視發展與西方的關系。強調要保持和發展同獨聯體各國的關系,重視發展同中國及其他亞非拉國傢的關系。1992年1月4日與中國建交。截至2010年底,烏克蘭已與176個國傢建立外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