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科烏桕屬一種。落葉喬木。重要工業用木本油料樹種。又稱桕子木子。烏桕屬共約120種,主產熱帶及亞熱帶。在中國黃河流域以南各省(市、自治區)均有分佈,栽培中心區域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美國、印度、日本也有少量栽培。中國栽培利用已有1 400年以上的歷史。6世紀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有記載。17世紀初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詳述述瞭烏桕的利用和栽培管理技術。

烏桕形態

  烏桕按開花習性和果序特點區分為葡萄桕(S.sebiferumvar.conferticarpum)和雞爪桕(S.sebiferum var.laxicarpum)兩個變種。葡萄桕其果實在果梗上排列緊密成串,形似葡萄。雞爪桕其果序多杈,狀如雞爪。但也有少數單株兼有葡萄桕與雞爪桕的開花結果習性。由於烏桕栽培歷史悠久,栽培地區廣,以及異花授粉等原因,形成瞭許多農傢品種,如長穗葡萄桕、大粒雞爪桕、小粒雞爪桕、壽桃桕、銅錘桕、大粒葡萄桕、小粒葡萄桕、鉤頭桕等。

  樹冠近球形。全株無毛,有乳液。葉近菱形或菱狀卵形,葉柄頂端具2腺體。穗狀花序頂生,花單性,雌雄同株。蒴果近扁球形,熟時黑褐色。種子黑色,外被白蠟,經冬不落。適於溫暖、多濕、短日照的生態條件。對土壤酸堿度的適應性較強(pH5.5~8),在土壤含鹽量0.3%以下的海塗地栽培,生長尚正常。在水旁種植,連續淹水1個月而無異常表現。此外,烏桕對有毒氣體氟化氫的危害有較強的抗性。用種子育苗繁殖。種子經去蠟處理後,開春播種育苗造林,也可用一年生苗作砧木。

  烏桕種子外被一層蠟皮可取桕脂(皮油),種仁可榨桕油(梓油)。前者為固體油,後者為液體油,都是重要的化工產品原料。桕脂在常溫下是白色無臭的蠟狀固體,常用於制造肥皂、蠟紙、護膚脂、金屬塗擦劑、固體酒精等,也是制造硬脂酸的優質原料。桕脂中含有14%左右的甘油,是制取環氧樹脂和硝化甘油的原料。桕油是一種幹性油,所含脂肪酸成分主要為亞麻子油酸和次亞麻子油酸,是油漆、油墨的重要原料。桕脂富含特殊結構的P–O–P甘油三酸脂,其性質與天然可可脂近似,可用來制取類可可脂CBE,用於制作巧克力和高級糖果、蛋糕等。桕餅可作飼料和燃料,也是優質有機肥料。果殼、子殼可制糠醛和活性炭。烏桕木材紋理致密,堅韌耐用,可作傢具、農具和雕刻等用。花為良好的蜜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