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江上遊右岸支流,貴州省第一大河。又稱黔江。發源於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香爐山花魚洞,流經黔北及川東南,在重慶市涪陵區註入長江。幹流全長1 037千米。六沖河匯口以上為上遊,匯口至思南為中遊,思南以下為下遊。烏江水系呈羽狀分佈。較大支流有六沖河貓跳河清水江湘江洪渡河、芙蓉江唐巖河等15條。流域面積8.83萬平方千米。天然落差2 123.5米,平均比降2.05‰,多年平均年徑流量526.5億立方米。流域內年均徑流深596毫米,年內分配不均,汛期5~9月占全年徑流量的80%。最大流量達1.5萬米3/秒(思南站),多出現於6月;最小流量約117米3/秒。洪枯流量變幅達128倍,河水具有暴漲、暴落特點。徑流年際變化不大。

  烏江流域海拔一般800~2 100米,在重慶境內降至300米以下。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流域內喀斯特發育,沿江常有較大地下暗河註入。地形以高原、山原、中山及低山丘陵為主。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黃壤、石灰土分佈廣。由於地勢高差大,切割強,自然景觀垂直變化明顯。以流急、灘多、谷狹而聞名於世,號稱“天險”。如烏江渡龔灘405千米,有大小險灘355處,河道最窄處僅50~80米,谷坡坡度達50~80度,最大流速達8.9米/秒。水能蘊藏豐富,多優良電站壩址,全流域水能蘊藏量1 042.59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水力資源267處。其中,烏江幹流為580.4萬千瓦。中、下遊可進行9個梯級開發,烏江渡水電站是中國喀斯特地區已建成的最大高壩。

  烏江流域為貴州主要工、農業分佈區,居住有漢、彝、苗、佈依、回等民族。盛產糧、油、烤煙、茶、生漆、油桐、烏桕,以及中藥材天麻、杜仲、黨參等。煤、矽石、鐵、磷、鋁、錳、鉛、鋅、銻等礦產豐富。烏江自古以來為川黔航運要道,幹流通航裡程達573千米,可通行機拖輪。1989年在烏江天險江界河渡口興建的特大跨度橋梁,是貴州省2 900多座橋梁中最壯觀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