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醫學理論、醫學技術、衛生裝備為軍隊成員健康服務的專業工作。簡稱衛勤。軍事後勤專業勤務之一。其基本任務是增強軍隊成員健康,鞏固部隊戰鬥力。對保障軍隊完成作戰、訓練和其他任務,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衛生防疫 主要有:①健康教育。通過多種形式普及衛生科學知識,提高軍人對衛生防病重要性的認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強化自我保健意識。②衛生監督督。通過對飲食衛生、飲水衛生、環境衛生、勞動衛生、行軍衛生和生活衛生等的監督,保證防病措施落實。③疫病監測。通過健全疾病監測組織體系和疫情報告制度,掌握部隊衛生防疫信息,為衛生防病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④傳染病預防和控制。依據衛生法規、制度,預防傳染病發生,制止傳染病的傳播與流行。

圖1 醫務人員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訓練場巡診

  醫療保健 主要有:①急救。平時對突發性危重傷病員進行緊急救護,戰時對火線負傷人員實施搶救。②門診和巡診。實行門診與巡診相結合,及時發現傷病員,並進行治療和送院。③收容治療。按照聯勤體制,就近收治傷病員。④體格檢查。⑤組織療養。組織患有慢性病、職業病人員和特勤人員,以及幹部進行康復和健康療養。⑥評殘和鑲裝。按規定評定軍人因戰、因公、因病致殘的等級,辦理鑲牙、配鏡和裝配矯形器等。⑦戰時醫療後送。根據戰時的環境條件和衛勤保障計劃,建立醫療後送體制,對傷病員實行分級救治和快速後送。

  衛生防護 主要有:①衛生防護知識教育。內容包括核、化學、生物、新概念武器的殺傷特點,集體和個人防護措施,防護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損傷後的自救互救和消除沾(污)染、除毒的辦法等。②預防服藥和預防接種。按規定服用部隊裝備的抗放射、防中毒藥物。根據敵方可能使用的生物戰劑種類,對軍隊成員普遍進行疫苗接種。③核、化學及新概念武器傷員診治。包括殺傷區人員的救護、後送,以及傷員的專科治療。④消除生物武器襲擊後果。包括處理污染區、疫區,組織檢疫,傳染病人隔離、治療和後送。⑤水源、食品衛生監督。⑥微小環境有害因素衛生防護。如噪聲、有害氣體、高壓、低壓的衛生防護等。

圖2 中國解放戰爭中支前民工擔架隊轉運傷員

  藥材保障 主要有:①藥材供應。包括藥材的計劃與籌措、儲備與保管、接收與發放等。②藥材管理。建立健全各種藥材管理的規章制度,對藥材、藥庫和制劑工作實施管理。③藥品檢驗。依法對藥品質量進行定性、定量檢查。④衛生裝備檢驗和維修。依據訂貨合同、說明書、技術標準進行檢驗。

  獸醫保障 主要有:①軍用動物衛生防疫。包括軍用動物飼養衛生管理、健康檢查、免疫接種、疫病檢疫等。②軍用動物傷病診療。包括門診、住院治療。戰時主要是對傷病馬的救治和後送。③獸醫防護。包括核、化學、生物武器損傷軍用動物的獸醫防護。④獸用藥材供應。平時以經費保障為主,戰時以實物供應為主。⑤人畜共患病防治。主要是采取綜合措施,使人畜之間不能相互傳播疫病。⑥動物性食品獸醫衛生檢驗與監督。主要是對肉、乳、蛋等食品進行獸醫衛生檢驗與監督。

圖3 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人員送醫送藥到邊防

  醫學訓練 主要有:①醫學訓練管理。包括醫學教育立法,制訂規劃和計劃,明確醫學訓練體制、任務、內容和方法,以保證訓練質量。②醫學訓練體系建設。包括院校和部隊訓練基地、教師隊伍、教材體系、教學支撐設施的建設。③醫學訓練實施。通常由院校和部隊衛生部門按教育訓練大綱規定的任務組織醫學訓練。④醫學訓練改革。依據未來軍事鬥爭和衛勤建設對衛生人才的需要,調整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⑤醫學訓練保障。包括圖書資料、電化教學設備、訓練場所和教學社會化保障等。

  醫學科研 主要有:①醫學科研準備。包括制訂科研計劃、建立科研組織、申請科研經費和物資準備等。②科研選題論證。包括選題調研、開題論證和立題審批等。③醫學科研實施。按照選題項目,合理編組人員,按步驟進行研究,並及時進行總結。④科研成果鑒定。⑤科研成果轉化和推廣。

  衛勤管理 主要有:①衛生法制管理。建立軍隊衛生法體系,擬定衛生法規,依法對部隊實施衛勤管理。②衛生計劃管理。制訂軍隊衛生工作發展規劃、計劃,並督促和檢查落實情況。③衛生行政管理。主要是對各項衛生工作實行專業管理。④衛生經濟管理。制訂衛生事業費標準和分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