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哈尼族長篇古歌。流傳於雲南哀牢山南部地區。“窩果策尼果”意為“古歌十二調”,有“莊嚴典雅”之意。雲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出版註釋本,全詩共28 000行。古歌著重描述哈尼族各種風俗禮儀、典章制度的源起。上篇總名《煙本霍本》(神的古今),共12章。敘述太古之初,巨魚生出7位大神,最高天神俄瑪生出萬神,萬神創造瞭天地萬物,並殺神牛以補其不足。神牛頭化為天,肉化為地,皮化為地表,左眼化為月亮,右眼化為太陽……人類掌握瞭用火方法,學會會采集果實、圍獵野獸、開田種谷、安寨定居。接著敘述天地之神的紛爭:天神以7個太陽7個月亮暴曬大地,地神發動洪水與之抗衡,人類幾乎滅絕,劫餘的一對兄妹隻好成親繁衍後代。人類共祖塔婆編篾殺牛以祭神,從此天下安定。下篇總名《窩本霍本》(人間的古今),共12章。敘述頭人、貝瑪(祭司)、工匠進入哈尼族社會,村社安定發展。於是興起瞭祭祀村寨守護神昂瑪的最盛大的儀典“昂瑪突”,健全瞭一年中各種風俗禮儀,固定瞭婚喪嫁娶規矩,說唱歌舞藝術也從此產生。人們學會金屬的冶煉,學會棉花、煙草的種植,有瞭貿易集會的街市,形成瞭稻作農耕制度。最後一章《咂羅多羅》(多吃多喝)敘述一個有趣的追回金谷娘的故事,表達農耕民族哈尼人的美好願望。這部古歌規模宏大,結構嚴謹,連續演唱下來需七天八夜。它展現瞭哈尼族先民對自然、人類自身和歷史演化的樸素認識,以及哈尼族古代社會的生產勞動、宗教儀典、人文規范、倫理道德、婚嫁喪葬、吃穿用住、文學藝術等的面貌。歌手的演唱具有極大的權威性,舉行儀典前必須演唱《窩果策尼果》中的相關篇章,否則儀典就不能進行。這些歌的演唱不僅闡述出所進行活動的來源和發展,而且起通報神靈和祖先的作用,使活動取得合法性。這正是這部古歌所具有的社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