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人物間相互關係的一系列事件的發展過程。是文學作品中人物性格成長和構成的歷史。

  敘事作品中所講述的故事裏包括許多大大小小的事件,這些事件相互之間用因果關係聯繫起來,形成前後連貫、不可隨意改變的序列,便構成瞭故事情節。故事中的事件組織成情節,便會在讀者閱讀接受的過程中形成心理期待,等待每一個事件可能產生的後果,或尋找事件發生的原因。故事便因此而調動起讀者的想像力和理解力,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

<

  成功的情節必須令人感到真實可信。故事情節雖然不必是現實中確實發生過的事,但應當是根據人們的經驗邏輯可能發生的事,這樣才是可信的,才能吸引讀者。

  故事中事件的發生發展,離不開人的活動。因此情節的發展與人物性格之間關系密切。這種關系首先表現為人物性格決定情節的構成和發展。故事中有意義的事件由人的行為造成,而人的行為目的和方式則由他的性格特征決定。人物性格是敘事藝術的中心,故事情節隻有表現為是由人物性格所決定的而不是作者隨心所欲的編造,才會令人覺得具體生動而真實可信。其次,情節反過來又會推動人物性格的表現和發展。人物性格是在社會生活中產生,並通過自己的社會行為而顯示出來的;隨著情節的不斷展開,人物性格也在矛盾沖突中不斷發展並從不同側面、不同深度層次上展示出來。情節越是豐富生動,人物性格也就有可能塑造得越鮮明真實。

  情節的基本組成部分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還有序幕和尾聲。開端是情節的邏輯起點,也就是故事的起因;發展是人物之間矛盾沖突的逐步展開和深化的過程,通常是情節的主要部分;高潮是故事中矛盾沖突的頂點,人物性格常常在這裡得到最集中鮮明的展現;結局是主要矛盾的解決,是人物行為和事件的必然結果。

  情節由於把生活事件都按照因果邏輯組織瞭起來,有時會把復雜的生活內容表現得簡單化。鑒於此,現代的一些作傢提出瞭淡化情節的主張,即在描寫生活事件時更強調現代生活的復雜、無序而不是邏輯性,因而往往不按照嚴格的因果關系組織事件,使故事的情節性削弱和淡化。

  

推薦書目

 亞裡士多德, 賀拉斯. 詩學·詩藝. 羅念生, 楊周翰, 譯.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2.

 福斯特 E M. 小說面面觀. 蘇炳文, 譯. 廣州: 花城出版社, 1984.

 FORSTER E.Aspects of the Novel. New York: Harcourl Inc,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