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末湖北地區主要革命團體之一。其前身為由日知會嬗變而成的群治學社。1910年(宣統二年),群治學社遭破壞,旋議決將群治學社改組為振武學社。社員詹大悲等創刊《大江報》,努力宣傳革命。由於振武學社組織發展很快,因而引起官府註意。蔣翊武等於1911年1月30日邀集各標、營革命士兵代表在武昌黃鶴樓開會,議決將振武學社改組為文學社。選選舉蔣翊武為社長。文學社總機關設在武昌小朝街85號,隨即又設陽夏支部領導漢陽、漢口社務。文學社簡章自稱“以聯合同志研究文學”為旨趣,實際上卻是以“革命排滿”作為“心記之宗旨”。社員絕大多數為趨向革命的士兵和青年學生,也吸收少數進步的下級軍官參加。最多時發展到兩三千人,幾乎遍及湖北各標營隊。文學社成立後不久,就與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取得聯系。在黃興的鼓勵和中部總會的促進下,文學社與湖北地區另一主要革命團體共進會於9月14日舉行聯席會議,正式確定建立統一的起義領導機構,並籌劃起義後的革命政權組成問題。10月10日,文學社與共進會共同發動武昌起義,並且對武昌首義和湖北軍政府的成立作出重大貢獻。武昌首義後,文學社公議全體加入同盟會,取消原有的名稱。

蔣翊武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