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所從事文學創作、閱讀、批評、研究等活動的總稱。它是一個包含著諸多方面內容的系統,同時又是作為人類整個社會活動的一個子系統而呈現出來的。

  古今中外的文學理論類別林林總總,但把文學理解成一種活動的理論並不多見。自美國當代文藝學傢M.H.艾佈拉姆斯在其著作《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中提出瞭文學四要素的觀點之後,文學才被看成一種活動。他認為,文學作為一種活動,是由作品、作傢、世界、讀者四個個要素組成的,不同的文學理論總是要偏重或依賴四要素中的某個要素。比如,世界往往成為藝術模仿論和再現論的立論依據。強調作者在文學創作過程中的決定作用是表現說的立論基石。而20世紀的俄國形式主義學派和英美新批評派又強調作品本身的形式價值。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接受美學和讀者反應批評,則把文學接受活動作為自己研究的焦點。

  文學活動是多種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或系統,而文學四要素不過是這個整體中的四個基本要素或環節。因此,它們在文學活動這一整體中不是彼此孤立地或靜止地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作用、渾然一體。其中,人類的生活世界是文學活動產生、形成和發展的客觀基礎,它不僅是作品的反映對象,也是作者與讀者的基本生存環境,是他們能通過作品產生對話的物質基礎;作者則是文學生產的主體,他不單是寫作作品的人,更是把自己對世界的獨特審美體驗通過作品傳達給讀者的主體;至於讀者,他作為文學接受的主體,不僅是閱讀作品的人,而且是與作者生活於同一世界的活生生的人,雙方通過作品可以進行潛在的精神溝通與心靈交往;而作品,作為顯示世界的“鏡子”,作為作者的創造物與讀者閱讀的對象,是使上述一切環節成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顯現,又是讀者接受的對象。沒有世界,文學活動就不會存在;沒有作者,也就沒有作品,文學的接受和消費也就無從談起。反之,沒有作品,作傢也就不成其為作者;沒有文學接受和消費,作傢的文學創作就失去瞭意義。

  文學四要素的相互作用與相互影響形成瞭文學活動的結構關系,文學活動的結構關系又規定瞭文學理論的四個方面的任務:①所謂世界就是社會生活。雖然社會生活是一切種類的文學藝術的源泉,但社會生活本身還不是文學,社會生活的原料必須經過作傢的藝術創造,才能變成文學作品。研究作傢如何根據生活進行創造的過程和規律,形成瞭文學創作論。②作傢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是一個復雜的結構,其中像文體、語言、結構、風格等都是作品構成中的重要問題,而研究作品的構成及其相互關系,形成瞭作品構成論。③文學作品被創作出來之後,如果被作者束之高閣,或者雖然成為印刷文本卻沒有進入流通領域,那它還不是活的審美對象;隻有經過讀者的閱讀、鑒賞、批評之後,文學文本才能變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體,才能變成審美對象。而研究讀者接受的過程和規律,形成瞭文學接受論。④文學作為人類的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必然與人類的其他活動不同。從總體上來研究文學活動區別於其他活動的特殊性質,形成瞭文學本質論。

  文學活動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隻有把文學活動放到人類生活活動的總體框架中考察,才能確認其獨特的價值。人類的生活活動是以生產活動為基礎的人類生存、繁衍和發展的活動系統的總稱,文學活動是在生活活動的基礎上產生並發展起來的。首先,生活活動特性導致瞭人與對象的詩意情感關系。因為在生產勞動中,人改造瞭自然,使自然變成瞭人化的自然;同時,人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也改造瞭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豐富起來。在人與自然的交往中,人的感知系統、情感結構逐漸發生變化,人的感覺可以與對象保持一種自由的關系。比如,人的某些感官可能不如動物靈敏,但卻可以根據條件自由地選取對事物感覺的角度。因此,面對同一對象,人既可以產生好感,也可以產生惡感,或是兼有好惡的復雜情感。如《詩經》中的《碩鼠》表達的是人對偷取糧食的老鼠的痛恨,並用老鼠來比喻惡人;在齊白石的畫作題詞“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中,老鼠又成為藝術作品中的可愛生靈。因此,人的感覺不但可以同對象發生功利的、倫理的、道德的關系,而且還可以發展出一種詩意情感的關系,文學藝術正是人的感覺中這詩意情感高度發展的產物。其次,生活活動特性導致人的自覺能動的文學創造。人的生活活動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所謂合目的性,是指人的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根據一定的需要而設計的;所謂合規律性,是指人的生活活動不是隨意的,而要合乎或遵循一定的規律。文學作為人的一種活動形態,它不是被動的,消極的,而是一種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自覺能動的創造。在這種創造中,完全可以達到感性與理性的統一。第三,生活活動特性使文學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人的生活活動,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生活活動,由於人的主體的參與,既使對象被改變得符合人的要求,又使對象呈現出人的本質力量,人則可以在自己的創造物面前直觀自身。而文學活動作為一種審美活動,也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即通過創造和欣賞文學,人的本質力量可以盡情展現出來。

  人的活動包括物質實踐活動與精神活動兩大基本層次,文學活動基本上屬於精神活動的范疇。如果從各種精神活動與物質經濟基礎的關系進一步考察,精神活動又可分為非意識形態性的精神活動與意識形態性的精神活動。文學活動的意識形態性很強,一般認為,文學活動具有審美意識形態的性質。見審美意識形態。

  

推薦書目

 艾佈拉姆斯M H. 鏡與燈: 浪漫主義理論批評傳統. 袁洪軍, 操鳴, 譯.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