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魏王朝創建者。廟號太祖,在位24年,鮮卑族。西晉時鮮卑拓跋部首領猗盧受封為代公,進稱代王。此後拓跋部勢力逐漸強大,到拓跋珪祖父什翼犍時,曾擊敗漠北的柔然與漠南的匈奴劉衛辰部,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正式建立代國。376年,前秦大舉來攻,什翼犍死,部眾離散。苻堅令劉庫仁和劉衛辰分別控制代國東西兩部,什翼犍幼子窟咄被俘到長安,拓跋珪隨母輾轉流徙於獨孤部與賀蘭部。

  383年淝水之戰後,苻秦勢力瓦解,被役屬的各族紛紛起兵獨立。386年,拓跋珪為各部大人所推,即代王位,建元登國。同年稱魏王,改國號為魏。拓跋部處在原始社會解體、奴隸制不甚成熟階段;拓跋珪建國後,該部出現向封建制發展趨勢。

  拓跋珪即位後五年之間,北面擊敗高車與柔然,東北面擊敗庫莫奚,掃除瞭後顧之憂。南面先聯合同屬鮮卑族又與他有姻親的慕容垂所建後燕,占領瞭心腹之患的劉庫仁、劉衛辰後裔所盤踞的地區,平定河套以南諸部,獲得馬30餘萬匹,牛羊400餘萬頭。離石的山胡酋長也率3 000餘傢降附。魏國兵力強盛,財力富饒。391年,拓跋珪以慕容垂扣留其弟為借口,與後燕絕交。

  拓跋珪幼年時國亡傢破,飽經憂患,成人以後沉勇有智謀。395年,後燕太子慕容寶大舉進攻,拓跋珪乘夜襲擊燕軍,在參合陂(在今山西陽高境)大勝。燕軍死者萬數,降者四五萬,文武將吏被殺數千人。北魏獲得器甲輜重、軍資雜財無數。燕臣有才識者,拓跋珪皆加錄用。396年,拓跋珪始建天子旌旗,同年,率40萬大軍攻伐後燕,奪取並州(今山西),開始仿漢人制度建立臺省,設置朝廷百官和地方的刺史、太守。尚書郎以下官皆用儒生擔任,漢族士大夫稍有才用者都加以擢拔,為奪取中原作準備。397年,攻克後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又徙東方6州22郡守宰、豪傑、吏民2 000傢於平城。平城畿內之外,四方四維稱為八國或八部,為鮮卑諸部所居,各置大人。八國各有大師小師,郡也立師,宗室有宗師,職能為品舉人才,有如中正。399年,令郡縣大索書籍,悉送平城。

  拓跋珪認識到必須依靠漢族儒士,采用漢族典章制度,來統治廣大地區的漢人。但是他缺乏漢文化教養,又有濃厚的民族情緒,所以對漢人非常疑忌畏懼。拓跋珪末年服寒食散,藥性使他暴躁不安,喜怒失常,左右動輒得咎,多被他手刃而死。平定中原立過大功的常山王遵、司空庾嶽、衛王儀先後被殺。拓跋珪自己也在409年被他次子清河王紹謀害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