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符號Mn,銀白色脆性金屬,在元素週期表中屬ⅦB族,原子序數25,原子量54.938,常見化合價為+2和+7,但也有+3、+4、+6。

  1774年瑞典礦物學傢甘恩(J.G.Gahn)和伯格曼(T.Bergman)幾乎同時各自用碳還原軟錳礦的方法制得金屬錳。因為軟錳礦具有磁性,以希臘文magnes(磁石)命名。1875年以後,歐洲各國開始用高爐生產含錳15~30%的鏡鐵和含錳達80%的錳鐵。1890年用電爐生產錳鐵,18898年用鋁熱法生產金屬錳。並發展瞭電爐脫矽精煉法生產低碳錳鐵。1939年開始用電解法生產金屬錳。

  性質和用途 錳有四種同素異形體,α錳(體心立方),β錳(立方體),γ錳(面心立方),δ錳(體心立方);轉變溫度為:α

β,β γ,γ δ

錳的主要物理性質

  純錳在常溫下不受氧、氮、氫的侵蝕,但在赤熱溫度以上與空氣中的氧及硫起猛烈反應。

  錳是動植物機體中重要的微量組分,某些錳鹽可作為植物的微量元素化肥和動物飼料添加劑。錳的毒性不大。但是錳礦粉塵和錳蒸氣長期吸入肺部,可引起神經系統病害,甚至四肢癱瘓。

  錳是脆性金屬,不能單獨作結構材料使用。主要以鐵合金形態用作煉鋼脫氧劑或合金添加劑,也是良好的脫硫劑。每噸粗鋼平均消耗錳6公斤左右。金屬錳則是優質鋼和銅、鎳、鋁、鎂等合金的脫氧劑或合金添加劑。鋼由於用錳脫氧,一般都含錳0.3~0.7%。鋼中加錳起細化結晶組織的作用,並因形成碳化物而提高強度,所以錳廣泛用於結構鋼、鋼軌鋼、彈簧鋼等方面。錳還起降低γ-α鐵轉變點的作用;在不銹鋼中可以部分代替鎳(例如Cr18Mn8Ni5);含錳12%的奧氏體型高錳耐磨鋼具有極好的耐磨性能。在銅合金中,錳青銅(Zn39%、Mn1%)有良好的強度和韌性,廣泛用作輪船螺旋槳和渦輪機葉片材料。銅鎳錳合金錳加寧(Manganin)是溫度系數很低的電阻材料。鑄造錳銅合金(高阻尼合金),具有良好的結構強度和減振、消聲性能。彌散硬化型鋁鎂合金添加少量錳,可改善時效性能,並提高耐腐蝕性。此外二氧化錳及其他錳化合物廣泛用於幹電池、玻璃、陶瓷、醫藥、食品等工業。

  70年代用於鋼鐵工業的錳,占世界錳礦總開采量的95%以上(其中約98%用於煉鋼),餘額半數用於有色金屬合金,半數用於電池、化學工業等。

  資源 錳以氧化物、氫氧化物、矽酸鹽和碳酸鹽狀態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具有工業價值的錳礦物主要有軟錳礦(MnO2)、硬錳礦(mMnO·MnO2·nH2O)、水錳礦(Mn2O3·H2O)、褐錳礦(Mn2O3)和黑錳礦(Mn3O4)。另外還有菱錳礦(MnCO3)和薔薇輝石(MnO·SiO2)等。由於錳的性質接近鐵、鈷、鎳,一般錳礦伴生有鐵、鈷、鎳等礦物,鐵礦中多數也含錳。蘊藏於海底的錳結核為錳、鎳、鈷的復合礦物。冶煉用錳礦一般要求含錳40~50%,錳鐵比大於7,磷錳比小於0.003。中國廣西、湖南、貴州等地區有錳礦儲藏,但以貧礦、難選礦居多,一般含錳僅30%左右,且含鐵、磷或SiO2較高,為選礦和生產優質錳合金帶來一定困難。

  1979年世界各國錳的儲量和產量(中國除外)見下表。

世界錳礦的儲量和產量(千噸)

  世界金屬錳的生產能力(1978年)為:日本9600噸,美國32000噸,南非(阿紮尼亞)41500噸,法國8500噸。1981年歐洲市場錳礦價格(品位48~50%錳,<0.1%磷)為:每噸度1.70~1.73美元(折合81~86美元/噸礦);金屬錳(電解產品,含錳>99.95%)每噸680~685英鎊。

  錳的生產 應用最廣的錳鐵、鏡鐵和錳矽分別用高爐或電爐冶煉。

  金屬錳的生產采用鋁熱法、電熱法和電解法。鋁熱法必須采用優質錳礦作原料,且耗鋁多,成本高;電熱法工藝流程長,操作比較復雜;電解法則可用貧錳礦作原料獲得高純度的產品,得到廣泛應用。

  鋁熱法 冶煉時,MnO2Mn2O3、Mn3O4和MnO還原反應的反應焓-△H圏分別為106.8、85.3、75.6和62.0千卡/摩爾(鋁)。通常金屬熱還原反應要求-△H圏大於72千卡/摩爾(鋁),反應才能自動地進行。可見以MnO作原料時,熱量不夠,需要補充熱量;而用MnO2作原料時,反應又過於激烈,不易控制。用Mn2O3Mn3O4作原料,能釋放足夠的熱量,且易於控制。冶煉時要用含雜質低的氧化錳礦,磨細後與約為理論需要量90%的鋁粒和相當於10~20%鋁量的石灰混合均勻後,用上部點火法冶煉。所得金屬錳產品含錳93~96%,甚至更高。錳含量也因原料而異。

  電熱法 先用錳礦配加少量焦炭在電爐中進行控制還原,煉得低鐵、低磷的富錳渣(Mn>45%,P<0.030%,Fe<0.80%)。富錳渣用木炭作還原劑,煉出低磷碳素錳鐵,再加矽石、木炭,煉得高矽錳矽合金(Si>30%)。最後用高矽錳矽合金和富錳渣配加石灰,在電弧爐內進行脫矽精煉,得到含錳93~97%的金屬錳。

  電解法 生產金屬錳采用硫酸錳水溶液電解法。雖然錳的電解電動勢達-1.05伏,但由於氫在金屬錳上的過電壓,錳仍然可從中性溶液析出到固體陰極上。電解的重要條件是溶液中不含其他金屬雜質,所以硫酸錳溶液必須在電解前充分凈化。此外在陽極上有Mn2++2H2O-2e─→MnO2+4H+反應產生MnO2,所以必須采用隔膜電解槽。硫酸錳電解的工業生產流程見圖。

  采用菱錳礦作原料時,可直接溶解於稀硫酸。如用氧化錳礦則須先經還原焙燒,把錳轉化為可溶的MnO。浸出(見浸取)一般利用電解後的陽極液,並配加硫酸,調節pH到2.5左右。浸出液經澄清過濾後用氨水、MnO2(可用陽極泥)或石灰乳中和到 pH為6.5,沉淀出氫氧化鐵、氫氧化鋁、二氧化矽、砷、鉬和鎳等雜質。濾液加硫化銨[(NH4)2S]或硫化氫(H2S),將剩餘的微量鐵、砷、銅、鋅、鎳等再沉淀除去。同時加入少量硫酸亞鐵(FeSO4)除去膠體及硫化物。凈化液經貯液槽導入電解槽。在貯液槽及輸送管道上引入SO2約0.1克/升以防止氧化。

  電解槽用不銹鋼作陰極,用鉛板(一般含Ag1%)作陽極。電解液經陰極室通過隔膜流入陽極室。帶有MnO2的陽極液從槽底流出。操作電壓約5伏,陰極電流密度450~500安/米2,溫度控制在34~37℃,電流效率50~60%。入槽電解液濃度135~140克/升(NH4)2SO4,30~40克/升錳,pH為8.1~8.4。離槽陽極液一般含錳3克/升左右,H2SO425~40克/升。從陰極取下的產品為2~3毫米的碎片,含錳99.9%以上。電解錳可直接作合金添加劑使用,也可以使之在氮氣流中加熱到1000℃,得到含氮6~7%的錳,用於煉高氮鋼;還可以與鋁壓制成錳鋁塊,用於制造鋁合金。

  

參考書目

 R.S.Dean,Electrolytic Mang anese and Its Alloys,Ronald,New York,1952.

 福爾克特編,俞輝、顧鏡清譯:《鐵合金冶金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1978。(Durrer/Volkert,Metallurgie der Ferrolegierungen,2.Auflage,Springer Verlag,Berlin,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