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機械振動能量耗散的作用,是組成機械系統的一個元素。例如物體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自由振動時,振幅總是隨著時間增長而逐漸衰減,這表明有阻尼存在。在機械系統中,多數阻尼以阻力形式出現,如兩物體表面的摩擦阻力,加入潤滑劑後油膜的粘性阻力,物體在流體中運動受到的介質阻力等。此外還有振盪電路中的電阻、材料和結構的內阻引起的結構阻尼等。

  在機械系統中,線性粘性阻尼是最常用的一種阻尼模型。阻尼力R>的大小與運動質點的速度v的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記作R=-CvC為粘性阻尼系數,其數值須由振動試驗確定。由於線性系統數學求解簡單,在工程上常將其他形式的阻尼按照它們在一個周期內能量損耗相等的原則,折算成等效粘性阻尼。物體的運動隨著系統阻尼系數的大小而改變。如在一個自由度的振動系統中,

,稱臨界阻尼系數。式中 m為質點的質量, K為彈簧的剛度。實際的粘性阻尼系數 C與臨界阻尼系數 C c之比稱為阻尼比ζ。ζ<1稱欠阻尼,物體作對數衰減振動;ζ>1稱過阻尼,物體沒有振動地緩慢返回平衡位置。欠阻尼對系統的固有頻率值影響甚小,但自由振動的振幅卻衰減得很快。阻尼還能使受迫振動的振幅在 共振區附近顯著下降,在遠離共振區阻尼對振幅則影響不大。新出現的大阻尼材料和擠壓油膜軸承,有顯著 減振效果。

  在某些情況下,粘性阻尼並不能充分反映機械系統中能量耗散的實際情況。因此,在研究機械振動時,還建立有遲滯阻尼、比例阻尼和非線性阻尼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