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用人力驅動運轉的明輪船,也稱輪船或車輪舸。早在南北朝(420~589)時,已有車船的記載。唐代李皋對車船的發展起瞭承前啟後的作用。他製造的車船用人力踏動快速前進。宋代的車船盛極一時,紹興二年(1132)王彥恢制的戰艦,旁設4輪,每輪8楫(槳片)。木匠高宣也是造車船的名匠,曾創造大小車船10餘種,大型車船長20~30丈,吃水1丈左右,可容納700~800人;中型車船一般承載200~300人。車船有2車、4車、5車、8車、9車以及23、24車等多種。宋宋朝最大車船長36丈,寬4丈1尺。明初陳友諒也曾使用車船在鄱陽湖進行水戰。明中葉以後,盧崇俊作多種型式的車船稱為“靜江龍船”。直到20世紀初,中國南方還有少量車船。車船雖然未能在各水系普遍使用,但它的歷史悠久,對中國船舶的發展起過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