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設計的重要前期工作。在新建和擴建機械工廠之前,先選擇若幹地區和地點進行分析比較,然後確定合理的廠址和廠區範圍。廠址選擇對工廠的基本建設、生產經營、長遠發展和城市規劃與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廠址選擇不當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必須組織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勘測單位和其他有關部門聯合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和分析比較,由決策者慎重定案。

  地區選擇 廠址選擇首先要進行建廠地區的選擇。機械工工廠建廠地區的選擇應當有利於機械工業的合理佈局,有利於地區經濟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應當考慮合理利用現有的工業基地和交通運輸條件,或適應新工業基地和中小城鎮建設的需要,考慮生產和技術協作的條件,為原材料供應、產品配套、工藝協作、科學技術協作和信息交流等創造有利條件。例如汽車、拖拉機等大批量生產的制造工廠,零部件多,協作面廣,其建廠地區應具備較好的專業化協作條件。

  地點選擇 機械工廠的廠址在確定的地區內進行具體地點選擇時,應著重考慮廠外運輸條件、地形地質條件、廠外公用設施條件、環境條件、職工來源和生活條件等因素。

  ① 廠外運輸條件:廠址應便於原材料、燃料的運入和產品、餘廢料的運出。冶金礦山設備、電站設備等制造廠的廠址必須具備相應的重大件廠外運輸條件。在選擇廠外的公路、鐵路或水路等運輸方式時,應分析比較它們的建設投資、運輸費用和其他有關因素。

  ② 地形地質條件:廠區用地應與城鄉建設規劃相協調。地形和面積能滿足當前和規劃發展的要求,少占或不占良田並減少土石方工程量。廠址應便於排除山洪和免受洪水威脅。機械工廠不設在有泥石流、滑坡、斷層、地震基本烈度高於9度、較厚的3級自重濕陷性黃土等地質惡劣的地段和具有開采價值的礦藏區。

  ③ 廠外公用設施條件:廠址應盡量靠近電源、水源、以求減少管線投資和線路損耗,同時確保供電、供水、供熱的能力及其質量要求。廠址還應便於雨水和污水的排除處理。

  ④ 環境條件:機械工廠的廠址應具備與產品性質、生產工藝相適應的衛生和氣象條件,以保證產品清潔度、可靠性等達到相應的標準。儀器儀表和精密機械工廠更應有潔凈的環境,並具有防振、防潮等條件。機械工廠的設置應能避免投產後污染環境和影響生態平衡,如鑄鍛件生產廠不應靠近居民區和對防塵、防振有較高要求的其他工廠。

  ⑤ 職工來源和生活條件:廠址選擇應能保證職工生活資料的供應和建設職工住宅、文教衛生、交通、商店等設施的條件。職工居住區與廠區應同時選址,統籌規劃。

  在廠址選擇中難以完全滿足所有理想條件,因此應對具備基本條件的多個廠址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除進行分項的定性比較外,還進行綜合的定量分析。在經濟比較中,不僅比較建設費用,而且比較經營費用和社會效果,以便選出最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