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小動力機器振動對周圍的人員、建築物和精密儀錶設備的影響,需要對動力機器或對精密儀錶設備採取隔振措施。研究重點是:分析振源類型和提出隔振措施。

  振源 ①人工振源。機器運轉、車輛行駛、人類活動等因素引起的振動。人工振源的振幅變化較大,但隨著距振源距離的增加而迅速減小,振動頻率的變化範圍較大。②地面脈動。由大自然及地殼內部的各種變化因素,以及遠處各種振動迭加傳來的振動。地面脈動的振振幅和振動頻率具有隨機變化的特性,振幅一般在十分之幾至百分之幾微米的范圍內變化,振動頻率大都在2~3赫左右。

  隔振設計依據 ①確定容許振動值。為保證周圍建築物的安全,保證精密儀器和精密儀表的正常工作,需要分別確定動力機器(如鍛錘、壓縮機等)及精密儀表的容許振動值。目前,對各種動力機器已規定瞭適用於各種條件的容許振動值。至於精密儀表和設備的容許振動問題比較復雜,現在還缺乏統一標準。中國已對各種類型的精密儀表和設備進行瞭大量的現場實測和試驗,並采用平穩化隨機函數理論,對上述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作出瞭按振幅和速度衡量的兩種分級標準。②根據廠區內外的環境振動,查明有害振源。因為並非所有的機器都產生有害影響。如各種機床的振動僅在同一車間傳播,很少通過圍土傳播給相鄰的建築物。③量測各種設備的振動影響范圍。因為即使同樣一種振動設備,由於場地的地質條件和基礎形式的差異,也會產生不同量級的振動。在上述基礎上,確定精密儀表、機器的金工車間及檢驗機構同振源之間的最短距離及相應的隔振措施。

  隔振措施 根據不同的振源類型,采取積極隔振或消極隔振的措施(見工程結構防振)。

  隔振效果 常以隔振系數η衡量。

  采取積極隔振措施時,隔振系數η可由下式表述:

η=Qt/Q0         (1)

式中Qt為隔振後傳給剛性支承結構的動荷載;Q0為未隔振時傳給剛性支承結構的動荷載。

  為瞭取得較好的隔振效果,應使擾力頻率ω0大大超過自振頻率

,式中 K為隔振器剛度; m為隔振基礎的質量;統稱為隔振參數。兩個頻率的比值(ω 01)一般在3~6之間選擇;比值愈大,隔振效果愈好。故η及隔振基礎的最大振幅將由 Km控制。在設計時,主要是正確地選擇隔振參數。

  采取消極隔振措施時,應根據精密儀表或設備的容許振動以及環境振源的特點選擇隔振參數,以減小環境振動的影響。

  消極隔振的隔振系數,由精密儀表或設備經隔振後的振動與地面振動的比值大小確定,因為精密儀表等的容許振動是按其特點分別以振動振幅、振動速度、振動加速度示出,相應的隔振系數分別為

ηA=[A]/A         (2)

ηv=[v]/v         (3)

ηɑ=[ɑ]/ɑ         (4)

式中[A]、[v]、[ɑ]分別為精密儀表或設備隔振後的振幅、速度、加速度;Av、ɑ分別為地面振動的振幅、速度、加速度。

  消極隔振措施的隔振效果,主要取決於地面幹擾振動頻率與隔振頻率之比。因此,研究制造隔振器的材料,以降低隔振體系的自振頻率,仍是一個重要課題。